申请人可以向复议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对以下具体行政行为不服:
包括确认纳税主体、征税对象、征税范围、减税、免税及退税、适用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以及税款征收方式等具体行政行为和征收税款、加收滞纳金及扣缴义务人、受税务机关委托征收的单位作出的代扣代缴、代收代缴行为。
1. 书面通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冻结存款。
2. 扣押、查封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
导致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合法权益遭受损失的行为。
1. 书面通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从存款中扣缴税款。
2. 变卖、拍卖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
包括罚款、没收财物和违法所得、停止出口退税权等行为。
包括不予审批减免税或出口退税、不予抵扣税款、不予退还税款、不予颁发税务登记证、发售发票、不予开具完税凭证和出具票据、不予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不予核准延期申报、批准延期缴纳税款。
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认为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以下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一并向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
上述规定不包括规章。
向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向国家税务总局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向国家税务总局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的裁决为终局裁决。
按照以下规定申请行政复议:
向省税务局申请行政复议。
向主管税务局申请行政复议。
向扣缴义务人的主管税务机关的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受税务机关委托的单位的代征税款行为不服的,向委托税务机关的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根据各自的法定职权,经协商分别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不得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对国税局(稽查局、税务所)与地税局(稽查局、税务所)共同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国家税务总局申请行政复议;对税务机关与其他行政机关共同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对象及程序要求。对象包括未按规定缴纳税款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期限缴纳所担保税款的纳税担保人,以及对税务机关处罚决定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或不履行义务的当事人。程序上,税务机关需在责令期满后发出催缴税款通知书,若纳
我国行政赔偿的诉讼程序及相关行政复议前置的类型。对于不属于行政复议前置情形的,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前置的类型包括自然资源所有权确认案件、治安管理处罚案件、纳税争议案件、工伤保险案件和价格违法的处罚等。对审计机关的审计决定不服的,需先向上一级
行政管理相对人在面对行政争议时的自由选择制度和复议前置制度。前者允许当事人选择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解决争议,但选定复议后不能再申请诉讼;后者则规定必须先经过行政复议程序,对复议决定不服才可提起诉讼,且需在特定情况下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行政主体在行政法中的重要作用。由于我国行政机关存在职责不明确的现象,确定行政组织的主体资格是实现依法行政的必要条件。行政主体的概念在行政活动中具有实践意义,它能确定行政行为的效力和行政诉讼的被诉人,保证行政活动的连续性和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