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管辖是指对第一审民事案件在上下级法院之间进行分工和权限划分的制度。我国法院分为四个级别,包括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这些法院都有权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但受理范围有所不同。
基层人民法院(即县级、不设区的市级、市辖区的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换句话说,一般的民事案件都由基层法院管辖,除了法律规定由中级法院、高级法院、最高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外,其他所有民事案件都由基层法院管辖。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以下第一审民事案件:
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以及其认为应当由自己审理的案件。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是指在全国范围内案件性质严重、案情复杂、影响重大的案件,这类案件数量很少。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案件是指只要最高人民法院认为某一案件应当由其审理,不论该案属于哪一级、哪一个法院管辖,它都有权将案件提上来自己审判,从而取得对案件的管辖权。这是法律赋予最高审判机关在管辖上的特殊权力。需要明确的是,最高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管辖的民事案件实行一审终审,不能上诉。
地域管辖是指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划分。地域管辖与级别管辖不同,级别管辖解决了某一民事案件应由哪一级人民法院管辖的问题,而地域管辖解决了某一民事案件应由哪一个人民法院管辖的问题。
地域管辖主要根据当事人住所地、诉讼标的物所在地或者法律事实所在地来确定。也就是说,如果当事人的住所地、诉讼标的或者法律事实发生地、结果地在某个法院辖区内,那么该案件就由该地人民法院管辖。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地域管辖分为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专属管辖、共同管辖和协议管辖。下面将对这些管辖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专属管辖是指法律强制规定某类案件只能由特定法院管辖,其他法院无权管辖,当事人也不允许协议变更管辖。与其他法定管辖相比,专属管辖具有优先性、排他性和强制性。专属管辖是法院管辖独有的制度,仲裁没有专属管辖。
专属管辖分为国内专属管辖和涉外专属管辖。
国内专属管辖的范围包括:
涉外专属管辖的范围包括: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属于我国人民法院专属管辖的涉外民事案件有:
此外,根据国际私法的理论和实践,下列情形发生的案件,也应当由人民法院专属管辖:
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情况比较复杂,一般不作为专属管辖对待。
各级法院在中国的法律体系中的管辖权。基层法院审理普通刑事案件,中级法院负责重大刑事案件和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高级法院覆盖全省范围内的重大刑事案件,而最高法院则负责全国范围。此外,上级法院在必要时可审理下级法院管辖的案件,且案件通常由犯罪地法
级别管辖在民事案件中的重要作用。我国法院分为四个级别,各级法院对第一审民事案件的管辖范围有所不同。基层法院管辖一般民事案件,中级人民法院管辖重大涉外案件、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及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案件,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而最高
侵权责任纠纷的管辖约定。我国法律规定,侵权纠纷双方可在协议中约定管辖权,但仅限于侵权行为发生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合同双方可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管辖法院,但需注意约定仅适用于一审民事案件、合同纠纷,且必须明确、采用书面形式,不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
侵权与违约竞合的期货纠纷案件的管辖确定问题。文章指出,应根据当事人选择的诉由来确定管辖,并以起诉状中在先的诉讼请求来确定具体管辖法院。同时,文章还涉及民事案件的级别管辖原则,包括合同纠纷的诉讼标的金额如何确定以及上下级法院之间的交办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