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如果能够提供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就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中止履行。具体的中止履行形式如下:
当事人可以中止履行债务的一种情形是对方的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这意味着对方的经营状况出现了严重问题,可能无法按时履行合同中的债务。当事人可以通过提供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对方的经营状况恶化,从而行使不安抗辩权中止履行。
另一种中止履行的情形是对方转移财产或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的责任。当事人可以通过提供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对方存在将财产转移或抽逃资金的行为,从而行使不安抗辩权中止履行。
当事人可以中止履行债务的一种情形是对方丧失了商业信誉。这意味着对方在商业活动中出现了严重的信誉问题,可能无法履行合同中的债务。当事人可以通过提供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对方丧失了商业信誉,从而行使不安抗辩权中止履行。
除了上述情形之外,当事人还可以中止履行债务的其他情形是对方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这意味着对方由于各种原因,可能无法履行合同中的债务。当事人可以通过提供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对方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从而行使不安抗辩权中止履行。
当事人行使不安抗辩权中止履行时,应当及时通知对方。而当对方提供适当的担保时,应当恢复履行合同中的债务。
三种抗辩权的区别与联系。三种抗辩权在主张权利人、法律义务及行使权利的时间上有所不同。然而,它们的联系在于目的相同、适用范围相同、权利效力相同以及行使方式相同。不安抗辩权和先履行抗辩权适用于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合同,而同时履行抗辩权则无此要求。
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中止履行的形式。根据法律规定,当对方出现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以及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时,当事人可以中止履行债务。在行使不安抗辩权时,应及时通知对方,若对方提供适当担保,则应恢复履行债务。
合同法草案的新规定,强调了合同履行的重要性,并介绍了为防范合同欺诈而增加的不安抗辩权、代位权和撤销权等条款。这些新规定将有助于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有效防范市场欺诈行为,维护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
合同法中的法定解除权的效力。文章详细阐述了不可抗力、预期违约、迟延履行等违约情况下非违约方行使解除权的条件和情形。此外,还提到了不安抗辩权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形下,当事人享有的解除合同的权利。文章旨在明确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为当事人提供明确的法律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