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证据必须经过逐一查证落实,确保每个间接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例如,要验证提取的物质痕迹是否与犯罪行为有关,以及鉴定结论所依据的材料是否可靠。间接证据的客观真实性是正确运用推理的基础。如果间接证据本身不可靠,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个规则适用于审查各种证据。
间接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存在客观联系,这是运用间接证据认定案件的前提条件。要确定各个间接证据与案件的主要事实在客观上是否有内在联系,以防止将与案件无关的材料误认为间接证据。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客观联系多种多样,可能是引起犯罪的原因、决定、制约犯罪的条件、犯罪造成的后果、伴随犯罪而发生的情况等。因此,需要仔细分析它们之间的客观内在联系,避免将表面上的联系误认为是客观的内在联系,从而延误诉讼时间,影响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
所有间接证据必须环环相扣,协调统一,互相印证,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明体系。在这个证据体系中,各个证据必须互相一致,不能互相矛盾或脱节。如果间接证据之间不相符合或脱节,必须通过进一步调查研究来查证清楚,才能确定其证明效力。
所有查证属实、准确可靠的间接证据结合起来,只能得出一个结论,证明一个唯一的事实,并排除其他一切可能性。
间接证据不能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必须与其他证据相结合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在运用间接证据定案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即没有被告人供述只要证据确实充分的情况下,才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的定义和区分。原始证据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真实性和可靠性较高,对案件证明作用强;而传来证据则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需有确切来源和根据。此外,还介绍了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分类及电话录音的分类。
法院运用间接证据定案的四条规则。首先,强调间接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其次,要求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存在客观联系;第三,间接证据之间必须协调一致,形成完整的证明体系;最后,运用间接证据定案时必须遵循相关法律规定,间接证据不能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需与其
平行式和附带式两种刑事民事诉讼模式。平行式模式强调民事诉讼独立性,将其与刑事诉讼完全分离;而附带式模式则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解决民事损失赔偿问题。其中法国式立法鼓励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提出民事赔偿救济,而德国的实际操作更接近于美国模式,被害人更倾向于在刑事
刑事证据的分类与审查。首先根据来源将刑事证据分为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其次根据证明作用分为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接着根据表现形式分为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最后根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关系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此外,还详细介绍了对间接证据的审查判断,包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