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职属于劳动法上的非全日制用工。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主体适格条件,不是所有的人都受到这两个法律的保护。
要判断是否存在劳动关系,通常有以下三个标准:
1) 从属性:即雇员服从雇主或雇主组织的管理,雇员已成为雇主组织的成员。
2) 人身性:雇员亲自履行雇主安排的任务和工作,不得转移给第三人履行。
3) 有偿性:提供劳动获得相应报酬或对价。
只有当你的工作符合以上标准,与公司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时,你才受到劳动法的保护。对于兼职工作,由于不是全日制工作,因此属于“非全日制用工”,同样适用劳动合同法的保护,只是适用的条款可能有所不同。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尚未毕业的大学在校生、处于实习期的中等专业学校(中专、技校、职校等“三校生”)、退休返聘职工等,不属于劳动关系的适格主体,相关权利义务的调整按照民事劳务关系处理。
根据我国法律,劳动者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年龄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
2) 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
3) 劳动关系是合法的,受到法律保护。
劳动者指的是年龄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根据法律或合同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
兼职的法律地位及其是否适用劳动法的问题。兼职属于非全日制用工,受劳动合同法的保护,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受到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保护。只有当工作符合一定的劳动关系判断标准,如从属性、人身性和有偿性,才受到劳动法的保护。此外,特定人群如未毕业大学生、实习生和
非全日制用工在法定节假日的权益保障问题。非全日制用工与全日制用工一样受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调整,非全日制劳动者享有包括休息休假权在内的劳动者权益。非全日制用工特征包括工资计算周期、带薪年休假、加班工资支付和法定节假日加班费支付等方面的不同规定。各地地方
关于劳动法律法规中的用工形式,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用工。对于非全日制用工来说,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不应超过4小时,但仍被视为小时工,有权要求支付加班费。全文介绍了非全日制用工的特殊条件和工资支付方式,以及加班费的相关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甲乙双方经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本合同所列条款。第十一条甲方违反本合同的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支付的小时工资低于北京市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的,乙方有权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