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应当具有与其业务规模和风险程度相适应的最低偿付能力。保险公司的认可资产减去认可负债的差额不得低于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数额;低于规定数额的,应当按照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的要求采取相应措施达到规定的数额。
本条是对保险公司应当具有最低偿付能力的规定。本条对原《保险法》第98条仅规定补足资本金这样一种提高偿付能力的方法作出增补的规定,通过参照新《保险法》第139条的规定提供了多种补救方法。
保险公司的最低偿付能力是指保险公司在承保之后,如遇有保险事故,其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能力。保险公司只有具备了所必需的最低偿付能力,才可以依法存在和经营。保险公司的最低偿付能力并不是以公司的经营规模一概而论的,它是一个具体的要求,动态的标准。在一定的阶段或一定的时间,保险公司的经营规模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最低偿付能力。
保险公司的最低偿付能力是指其偿付债务的能力。根据本条规定,保险公司的实际资产减去实际负债应当存在一个余额,即资产应当大于负债。这个余额还应达到一定的数额,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依照《保险法》的授权来确定,它实际上是一个控制保险公司最低偿付能力的指标,具有强制力。
如果保险公司达不到保险公司最低偿付能力控制指标,说明其实际资产不足,承担赔付保险责任的能力太低。因此,保险公司需要采取增加资本金、补足差额等措施,以确保其资产数足以保持最低的偿付能力。这样,保险公司才能正常地从事保险经营,承担对被保险人的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根据中国保监会的规定,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状况分为三类,即不足类公司、充足I类公司和充足Ⅱ类公司。对于偿付能力不足的保险公司,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应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并可以采取责令增加资本金、办理再保险、限制业务范围、限制向股东分红、限制固定资产购置或者经营费用规模、限制资金运用的形式和比例、限制增设分支机构、责令拍卖不良资产、转让保险业务等措施。
保险公司的最低偿付能力是保障被保险人利益的重要要求,保险监管机构将对保险公司的最低偿付能力进行监管,以确保保险公司能够稳健经营,并履行赔付保险金的义务。
保险公司应当具备与其业务规模和风险程度相适应的最低偿付能力。保险公司需确保实际资产大于负债,并达到保险监管机构规定的最低偿付能力控制指标。如保险公司达不到指标,需采取补救措施,如增加资本金等。保险监管机构将对保险公司的最低偿付能力进行监管,以确保其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司法解释(二)中的保险赔偿和保险合同问题。主要介绍了投保人在保险利益范围内的保险赔偿权利、无效保险合同的保险费退还、代签字或盖章行为的追认、保险事故发生前的承保条件、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告知义务范围和内容,以及保险人未履行如
公司投保团体人身保险时,被保险人的确定规定以及投保人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区别。保险公司在承保时应要求提交被保险人名单,否则视为不记名投保。人身保险的受益人可由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指定,但企业为职工投保时,受益人必须为职工本人或其继承人。企业单位不能被指定
我国保险法对于受益人身份的限制,台湾简易人寿保险对受益人身份的特定限制以及其与保险利益的关系。同时,探讨了受益人指定权限的归属问题。我国保险法允许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均有权指定受益人,但台湾的简易人寿保险对受益人身份有特殊限制。另外,本文还探讨了受益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