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责任的减免是指根据法定事由,在保证合同有效存在的情况下,可以部分或全部免除保证人的责任。根据相关规定,以下情形可以导致保证责任的减免:
在保证期间届满时,如果债权人没有采取一定的保全行为,即一般保证下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仲裁,连带责任保证下未要求保证人履行债务,那么保证人可以免除责任。
如果保证人与债权人事先约定仅对特定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或禁止债权转让,而债权人转让了其债权,那么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在保证期间,如果债权人允许债务人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转让部分债务,那么保证人对未经同意转让部分的债务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如果债权人与债务人协商变更主合同内容,而变更可能损害保证人利益,根据担保法规定,保证人可以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在保证期间,如果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数量、价款、币种、利率等内容进行变动,而未经保证人同意,如果变动减轻了债务人的债务,那么保证人仍应对变更后的合同承担保证责任;如果变动加重了债务人的债务,那么保证人对加重部分不承担保证责任。对于主合同履行期限的变动,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保证期间将按照原合同约定的或法律规定的期间计算。
保证人的责任形式取决于保证人承担的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保证,连带保证的法律责任大于一般保证。具体说明如下:
一般保证是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当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一种保证形式。根据《担保法》规定,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仲裁,并且在依法强制执行债务人财产后仍无法履行债务之前,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但是,以下情形除外:
连带责任保证是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一种保证形式。根据《担保法》规定,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后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保证人的主体资格、保证合同形式、保证方式及保证责任、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金融机构对保证期间的误解原因及对策,以及定期保证费期间与不定期保证责任期的差别。保证人需具备代为清偿债务能力,保证合同需采用书面方式以确保明确性和证据性。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是
诉讼过程中申请人自愿解除保全措施或申请撤诉的情况,以及被申请人提供财产担保和其他应解除保全措施的情形。当申请人提出解除保全措施或撤诉并得到法院许可时,保全措施目的已不存在,法院应及时解除诉前保全。同时,法院应严格审查被申请人提供的担保,担保可以是现金
保证责任的时间限制,包括保证期间的作用与效力以及保证期间的确定。保证人有三次逃脱承担保证责任的机会,若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内未依法主张权利,则保证责任消灭。保证期间的作用在于督促债权人积极行使债权。此外,还介绍了保证期间的性质,如除斥期间、不变期间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相关规定。主要内容涉及保证人在债务承担、一般保证、连带责任保证和最高额保证等不同情况下的保证期间及其责任。在债务转让、债权转让和主合同变动等情况下,保证人的责任也有所不同。此外,还规定了保证期间的特殊情形如中断、中止和延长等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