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赠与合同中明确约定只归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应视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虽然该房屋赠与行为发生在受赠人婚姻关系持续期间,但甲某明确表明将该房赠与其次女,因此,该房应被认定为其次女的个人财产。
首先,对事实的理解和认定应根据行为发生时的法律,但对权利归属的判定则应适用纠纷发生时的生效法律。判断甲某是否具有将该房只赠与其次女的意思表示,应结合赠与行为发生期间的生效法律即旧《婚姻法》,而在认定甲某的真实意图后,则应依据纠纷发生时的生效法律判断该房产是否属于夫妻共有。
其次,甲某作为赠与人,在赠与行为时完全可以预料到该行为将导致受赠人夫妻共有,而不可能预料到新《婚姻法》下其行为将会排除受赠人夫妻共有的后果。因此,甲某的意图并不排除受赠人夫妻共有该财产所有权的结果。
此外,判断赠与人当时是否具有“只赠与一方”的主观意图,应根据当时的情况和法律环境,而不应依据于此后颁布的法律规定。新《婚姻法》可对财产是否随着时间的持续而共有等权利状况进行判定,但对其实施之前的自然人做出的赠与、承诺等主观行为的理解却只能依据行为发生时的旧《婚姻法》。
综上所述,本案甲某将该房“赠与次女”的意图在于排除其他子女的受赠权或未来的继承权,并非是对次女及次女之夫共有该房屋的反对。
根据新婚姻法第十七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知识产权的收益以及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应归夫妻共同所有。然而,根据第十八条规定,只有在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明确约定“只”归夫或妻一方所有时,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因此,本案中如果甲某想排除次女之夫共有房屋的权利,必须在赠与书中明确约定。然而,在甲某的赠与书中,仅约定该房归次女所有,并未明确约定该房“只归”其次女所有,即并未排除其次女之夫依法共有该房屋的权利。因此,根据新婚姻法第十七条规定,本案争议财产应视为甲某次女夫妻双方共有财产。
婚前个人财产的范围及相关规定,包括婚前个人财产的定义和范围、《民法典》对此的详细规定以及《民法典》生效前的相关法律规定。婚前个人财产包括婚前各自所有的财产、复员军人的相关费用、离婚时的个人物品等。根据《民法典》,婚前个人财产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仍属于个
婚姻法中关于个人财产的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的婚前财产、因身体受伤获得的费用、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的只归一方的财产以及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等都应作为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其他应归一方的财产也包括在范围内。例如,小李受赠的房产属于其个人财产
夫妻个人债务认定的困难及其解决方法。指出困难在于难以证明夫妻一方负债是约定好的个人债务而非共同债务,引起弱势方损害和审判不公。为解决此问题,可采取特殊技能或服务产生的债务、免除权利义务一致原则的债务等认定为个人债务的方法。同时明确了夫妻个人债务的范围
离婚财产分割的法律规定。在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如无法达成协议,法院将按照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对于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法律有相应的处罚措施。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夫妻个人财产的界定,包括婚前财产和婚后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