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妇幼保健医院认为,胎儿与母体之间存在着动态的、互相排斥和共同生存的矛盾体系。这种矛盾体系导致了妊娠或继续或终止的可能性。举例来说,部分脐带绕颈的胎儿在妊娠期间并不受影响,但在分娩时,脐带的拉直和绷紧会导致胎儿颈部缢勒而死亡。胎儿死亡的原因非常复杂,临床产科中已经确认了超过百种胎死原因。这些原因既包括来自孕妇生理和病理方面的,也包括胎儿自身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既有直接因素,又有间接因素。此外,心理、社会文化、经济等非生物学因素也会对胎儿死亡产生影响。因此,对胎儿死亡原因进行严格界定,并客观公正地区分医源性因素与非医源性因素,特别是对临产胎儿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是必要的。
为了弄清胎儿死亡的原因,医院建议对胎儿进行尸体解剖并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小赵同意了医院的建议,并进行了尸检。根据尸检报告,该胎儿存在脐带绕颈一周史,脐血管壁炎症,脐静脉内血栓形成,胎盘灶性梗死、炎症,两肺淤血、水肿,羊水吸入、灶性炎症。根据病史及尸检结果分析,该胎儿的死亡是由宫内感染引起的,宫内感染导致脐血管炎症,血栓形成引起胎盘灶性梗死、炎症,最终导致缺氧和羊水吸入性肺炎死亡。
随后,某医学会对小赵的胎儿死亡进行了医疗事故鉴定。鉴定分析认为,首先,该产妇入院时已过预产期,胎头高浮,产妇有胎动减少的症状,B超提示脐带绕颈,产妇有高危因素,但医院未引起重视,未及时终止妊娠。其次,医务人员在两次阴道操作后未使用抗菌素预防感染,违反了医疗操作常规,导致产妇发热,胎儿死亡并合并宫内感染。因此,某妇幼保健医院的医疗行为与胎儿的死亡存在因果关系,但在医疗事故的等级和是否构成医疗事故的问题上,鉴定专家遇到了难题。
现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规定未对胎儿死亡进行明确的定性和事故分级。根据《条例》,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根据这一定义,医疗事故必须对“人”的损害才能成立。然而,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从出生开始,未出生的胎儿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人”。因此,严格来说,医疗机构对死于腹中的胎儿并不构成医疗事故。医疗事故分为四级,一级甲等为患者死亡,一级乙等到三级要求患者有残疾,而小赵本人并没有留下后遗症和残疾,因此,医疗机构不够成三级以上的医疗事故。最终,该起医疗事件被定为四级医疗事故,医院承担主要责任。
一起医疗纠纷案件,患者因病情恶化在被告芦溪县大安中心卫生院接受治疗,最终不幸身亡。针对此事件,存在三种争议意见,分别是被告应赔偿、被告不应赔偿但应补偿、以及被告不应承担责任。争议焦点包括是否误诊、抢救时间是否延误、助理医师的资质问题以及家长的责任等。
浙江医疗事故鉴定的程序、条件和收费标准。医学会对医疗事故鉴定的受理条件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不予受理的情形。浙江省制定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收费标准,明确了鉴定费用的预收和支付方式。同时,文章介绍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过程,包括专家鉴定组的职责和当事人的陈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定义及程序。该程序由医学会组织的专家组进行,包括临床医学和法医学专家,分为受理、调查和作出鉴定结论三个阶段。在受理阶段,当事人可选择鉴定委员会委员并组成鉴定委员会。调查阶段以书面调查为主,当事人可委托医学专家或律师出席提供证据和辩论
医疗事故鉴定的办理时限及相关流程。医学会在收到申请后的5个工作日内通知双方当事人提交材料,双方应在10个工作日内提交相关材料。医学会在接到材料后的45个工作日内组织鉴定并出具鉴定书。鉴定流程包括核实身份、宣读纠纷原由、抽签、介绍专家组成员、当事人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