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条款是指当事人约定的用以免除或限制其未来合同责任的条款。根据免责条款订入格式合同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这种免责条款是当事人经过个别协商后订入合同的,涉及双方特定的合同内容和责任范围。
这种免责条款是由一方当事人与多数人缔约而预先制订,未经双方协商而订入合同的。格式合同中的免责条款也可称为格式免责条款,是本文的研究对象。
正如李*军教授所指出的,“在现带社会中,大部分的免责条款和不公平条款是通过定式合同的方式体现”。因此,对格式免责条款的效力研究很大程度上也是对免责条款的研究,只是对于格式合同中的免责条款要相对更严厉些。
格式合同一词并非中国土壤的自生植物,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名称。在德国一般称之为一般交易条款或者一般契约条款,在美国和日本称之为附和合同或者附意合同,在我国台湾又被称之为定型化契约。
在我国,其名称也有不同的争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将其称为格式合同,如第24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将其称之为格式条款,如第39条第二款规定:“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然而,我国至今尚未对格式合同进行直接立法。
学术界对于格式合同的名称也存在争议,但是我认为格式合同往往都有几个共同的特征,如格式合同的重复使用性、预先拟定性和订立时的不可协商性。各种不同的合同定义其实只是对其特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在以上的三个特征中,最显著的特征应该是其“订立过程中的不可协商性”。合同订立过程中,格式合同的要约人凭借其强势的经济地位使合同相对人“要么接受,要么走开”,不得对合同内容进行更改和协商。这才是格式合同的根本特征。因此,本文接受这样的格式合同定义:“合同条款有当事人一方为重复使用(即为与不特定多数人订约)而预先拟定,向对方只能对该拟定好的合同概括的表示全部同意或者全部不予接受,而不能进行协商的合同。”
免责条款的定义和分类,特别是格式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格式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是由一方预先制定并加入合同的,没有经过双方协商。此外,本文还讨论了格式合同的名称和定义,格式合同具有重复使用性、预先拟定性和订立时的不可协商性等特点,其中不可协商性是最显著的特征。
产品瑕疵的诉讼时效规定、产品缺陷与产品瑕疵的责任性质的差异。文章介绍了两者在责任性质、责任主体、权利主体、归责原则、免责条件、诉讼管辖和举证责任等方面的不同。其中,产品缺陷责任属于特殊侵权责任,而产品瑕疵责任属于民事合同中的违约责任。
夫妻之间签订免责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文章指出,在符合《合同法》规定的情况下,夫妻双方签订的免责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但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如果涉及造成对方人身伤害或故意、重大过失造成财产损失的,是无效的。此外,夫妻可以通过约定约定个人财产归属情况,但必须经
示范文本与格式条款之间的区别。格式条款是不能协商的预先制订的条款,可以反复使用以简化谈判和降低交易费用。而示范文本则是参考性的,可以被双方协商修改,不一定为反复使用而制定。关键区别在于条款是否可协商及是否定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