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住院患者的病程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
包括住院患者的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
对于抢救急危患者,必须补记规定时间内的病历资料。
必要时,需要封存保留输液、注射用物品和血液、药物等实物,并由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提供相应的检验报告。
对于在医疗机构建有病历档案的门诊和急诊患者,其病历资料由医疗机构提供。对于没有在医疗机构建立病历档案的患者,其病历资料由患者提供。如果医疗机构没有正当理由未按规定提供相关材料,导致无法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疗机构应承担相应责任。
我国对于医疗事故鉴定的内容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当事人必须在法定时间内提交书面的鉴定申请,而鉴定机构也必须按照法律规定作出鉴定结论。
一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再次申请过程。申请人对先前鉴定的”诊治概要”、”分析意见”和”结论”表示不服,并详细列举了对鉴定结果的不同看法和依据。申请人认为鉴定结果不符合事实、不科学、不公正,特别是在医疗过程的常规遵守和告知义务履行方面存在问题。因此,申请
医疗事故赔偿案件的法律程序。首先进行医疗鉴定获得证据,划分责任;接着确认事故等级,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最后强调了申请时效的重要性,当事人应及时提出处理申请,否则法律不予保护。
医疗纠纷的解决程序。首先,医患双方应协商一致并申请鉴定,可向市医学会或医疗行政部门提交申请。医学会受理鉴定委托后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并交纳费用。随后,医学会从专家名录中选择专家组成鉴定组,并举行鉴定会听取双方陈述及提问环节。最终,专家讨论并出具鉴定报告。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服的处理程序。患者若对首次鉴定结论不满,可提交再次鉴定申请至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需满足一定条件并提交相关材料。同时,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所做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时,也可申请重新鉴定,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存在相关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