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拍卖法 > 拍卖当事人 > 拍卖及其基本原则

拍卖及其基本原则

时间:2025-07-04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28954
拍卖是一种对寄存物的处置行为,拍卖的主体有拍卖人、委托人、竞买人和买受人。缺少主体一般拍卖是不能顺利进行的。那么拍卖中的委托人的概念是怎样的?下面由手心律师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

一、拍卖定义

拍卖是指商行以委托寄售为业,在公开场合出售寄售的货物。在拍卖过程中,多个顾客通过出价竞购,直到没有人再出更高的价钱为止,拍卖师宣布成交。拍卖活动必须遵守公开、公平、公正及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

二、委托人的定义

委托人是真正的卖方,可以是拍卖物的所有权人或经营权人,也可以是其代理人。委托人可以是自然人或法人,但必须具备完全的行为能力,并且必须拥有拍卖标的的所有权或处分权。

三、拍卖方式

目前主要的拍卖方式包括英式拍卖、荷兰式拍卖、密封拍卖和双重拍卖。

1、英式拍卖

英式拍卖,也称为出价逐升式拍卖,是目前最流行的网上拍卖方式。竞买人从低价开始出价,每次出价必须高于前一次出价,直到没有更高的出价为止。出价最高的竞买人将以其所出的价格获得该商品。传统拍卖和网上拍卖在做法上略有不同,传统拍卖不需要事先确定拍卖时间,而网上拍卖需要事先确定拍卖的起止时间。

2、荷兰式拍卖

荷兰式拍卖是英式拍卖的逆向过程,也称为出价逐降式拍卖。拍卖人先给出一个潜在的最高价,然后价格不断下降,直到有人接受价格。荷兰式拍卖的成交速度非常快,常用于拍卖不易长期保存的鲜活产品。如果拍卖的是同类多件物品,竞买人会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多,拍卖过程一直进行到供应量与需求量相等为止。有些拍卖站点,出价最高者可以以出价最低的竞买人的价格获得该产品。

3、密封拍卖

密封拍卖是指竞买人通过加密的邮件将出价发送给拍卖人,再由拍卖人统一开标,比较各方递价,最后确定中标人。网上密封拍卖常用于工程项目、大宗货物、土地房产等不动产交易,以及资源开采权出让等交易。密封拍卖可分为一级密封拍卖和二级密封拍卖。一级密封拍卖在密封递价过程中,出价最高的竞买人中标。如果拍卖的是多件相同物品,出价低于前一个竞买人的竞买人可以购得剩余的物品。二级密封拍卖与一级密封拍卖类似,只是出价最高的竞买人按照出价第二高的竞买人所出的价格出价,降低了竞买人串通的可能性。二级密封拍卖也被称为维-氏拍卖,威廉.维克瑞因对此拍卖的研究而获得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4、双重拍卖

双重拍卖是买方和卖方同时递交价格和数量来出价的方式。在网上双重拍卖中,买方和卖方的出价是通过软件代理竞价系统进行的。买方在拍卖开始前向系统提交最低出价和出价增量,卖方提交最高要价和要价减量。系统将买方和卖方的要约进行匹配,直到所有出售数量都卖给了买方。双重拍卖适用于事先知道质量的物品,如有价有标准级别的农副产品。网上双重拍卖可以采用公开出价方式或密封递价方式进行。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中国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涉安全等产品须强制性认证具体内容是什么

    中国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措施以及深化质量认证制度改革创新。涉安全等产品须强制性认证,同时推广质量管理先进标准和方法,强化政府职能转变和质量基础建设,培育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和深化质量认证国际合作互认。

  • 民事诉讼中的地域管辖及相关规定

    民事诉讼中的地域管辖及相关规定。地域管辖是根据案件性质和当事人地域情况确定管辖范围。民事诉讼中,以“原告就被告”为基本原则,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若被告住所与居住地不一致,则由居住地法院管辖。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对地域管辖做出详细规定,

  • 单位犯罪案审理程序及注意事项

    单位犯罪案的审理程序及注意事项。文章介绍了审理单位犯罪案的基本原则和适用法律,以及审查起诉书中的必要信息。同时,强调了诉讼代表人的资格要求和出庭义务,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享有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此外,文章还提到了追缴或扣押、冻结违法所得

  • 明确夫妻共同财产范围的界定

    正确界定夫妻共同财产范围的重要性,并阐述了进行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程序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文章强调了在财产分割过程中保护妇女和儿童合法权益的必要性,并指出尊重当事人意愿、遵循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原则的同时,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铁路建设实施土地综合开发的意见
  • 公平原则在合同法中的适用
  • 担保物权竞合的处理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