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辩护证据是指在诉讼中,被辩护方用来反驳控诉方指控刑事被告人有罪、罪重的证据。它与控诉证据相对应,属于证据分类的一种。
辩护证据包括证明没有发生犯罪事实的证据,以及证明被告人无罪、罪轻或应当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的证据。辩护证据也被称为“防御证据”。需要注意的是,辩护证据并不等同于无罪证据。在承认有罪的前提下,证明被告人罪轻或应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的证据也属于辩护证据。
辩护证据与控诉证据的分类具有相对性,其目的是说明控辩双方运用证据的不同证明作用。有时,一个证据具有双重性。例如,针对指控被告杀人罪的辩护意见可能提出过失伤害致死的辩护证据,既有承认伤害致死的控诉证据,又有否认故意杀人的辩护证据。有时,辩护证据与控诉证据因情况变化而相互转化。例如,被告方使用虚假证据作为辩护,一旦被发现,该虚假证据将转化为控诉证据。辩护证据通常由辩护一方提出,但并非都是如此。
补充起诉是指检察机关向法院提起公诉的案件中,发现遗漏犯罪人或犯罪事实后,经过补充侦查,查明犯罪事实后对原起诉进行相应补充的一种诉讼活动。
根据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共同犯罪案件时,如果发现人民检察院漏掉了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案人或犯罪事实,将建议人民检察院进行补充侦查,待人民检察院查清事实后进行补充起诉。同样地,如果人民检察院发现已经起诉的共同犯罪案件中有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案人未被起诉,或者有罪事实被遗漏未被起诉,应当进行补充侦查后进行补充起诉。在人民检察院未改变决定之前,人民法院不应当直接对未起诉的被告人或未起诉的犯罪进行审判。
辩护证据的定义和作用,其指在诉讼中用来反驳控诉方指控刑事被告人有罪或罪重的证据。辩护证据还包括证明被告人无罪、罪轻或应当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的证据。辩护证据与控诉证据的分类具有相对性,有时一个证据可能同时具有双重性。此外,本文还介绍了补充起诉的定义和
刑事诉讼中的辩护人制度。辩护人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辩护权,维护其合法权益。辩护人的范围广泛,包括律师、人民团体推荐的人等。被告人享有多种辩护权,如陈述权、辩论权等。刑事辩护分为自行辩护、委托辩护和指定辩护三种方式,辩护人需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据
我国刑法中的伪证罪,详细阐述了证人、鉴定人等在刑事诉讼中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等行为将面临的法律处罚。同时,也介绍了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在刑事诉讼中的相关罪行,强调只有在故意伪造证据的情况下才构成犯罪,无意失实不属于伪造证据的范畴。
刑事辩护证据的运用及其重要性。在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律师面临证据获取难度增加的挑战。善于发现辩护证据对律师而言至关重要,有助于促进程序公正和增强辩护效果。庭审质证是获取辩护证据的主要途径。因此,律师需要善于运用技巧和能力,确保辩护证据的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