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著作权法 > 著作权纠纷 > 软件著作权侵权与共同侵权

软件著作权侵权与共同侵权

时间:2025-05-23 浏览: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29238

软件著作权侵权是指行为人本身并没有直接实施他人的软件著作权权能,但却帮助、诱导或放纵他人实施直接软件著作权侵权的行为。在软件著作权侵权中,行为人的主观过错是构成要件之一。

明知

明知是指行为人明确知道自己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软件著作权。明知主要有两种方法可以确定:一是侵权人自认明知,即行为人自己承认明知;二是通过“通知和移除”规则推定。由于没有人会自动承认明知,因此只能通过“通知和移除”规则推定其明知。

应知

应知是指即使权利人没有发出过软件著作权侵权的通知,如果被侵权的事实已经明显到行为人面前,以至于处于相同地位的理性人不可能不意识到软件著作权侵权,那么行为人就存在过失。如果行为人选择视而不见,就构成了过失。

软件著作权侵权与共同侵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共同侵权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的复合性、意思关联或行为关联以及加害行为与结果的不可分割性。软件著作权侵权有可能同时构成共同软件著作权侵权,即行为人主观上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侵害他人的著作权,但仍然在帮助、诱导或放纵他人实施直接侵权行为,从而构成软件著作权犯罪。在共同软件著作权侵权的情况下,加害人之间承担的责任往往是一种连带责任。

为了减轻软件著作权侵权人的法律责任,有必要设置软件著作权侵权制度。在软件著作权侵权情况下,软件著作权侵权人和直接侵权人之间各自承担责任,不用承担连带责任。这样可以减轻软件著作权侵权人的责任,便于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

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在软件著作权侵权中可能承担共同侵权责任。如果网络服务提供者通过网络参与他人侵犯软件著作权行为,或者通过网络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犯著作权行为,人民法院可以追究其与其他行为人或者直接实施软件著作权侵权行为人的共同侵权责任。

另外,如果提供内容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网络用户通过网络实施侵犯软件著作权的行为,或者经著作权人提出确有证据的警告,但仍不采取移除软件著作权侵权内容等措施以消除侵权后果,人民法院也可以追究其与该网络用户的共同侵权责任。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网络服务提供者可能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而不是连带责任。例如,如果提供内容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提供侵权行为人在其网络的注册资料以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人民法院可以追究其相应的侵权责任。另外,如果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专门用于故意避开或者破坏他人著作权技术保护措施的方法、设备或者材料,而上载、传播、提供这些内容,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案情追究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民事侵权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软件著作权侵权与共同侵权

    软件著作权侵权与共同侵权的关系。软件著作权侵权包括明知和应知两种情况,共同侵权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的复合性、意思关联或行为关联以及加害行为与结果的不可分割性。软件著作权侵权人和网络服务提供者可能承担连带责任,但可根据具体情况承担相应责任。为了减轻侵权人

  • 电子书的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区别

    电子书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区别,并指出用户购买电子书只获得使用权而非所有权,分享电子书构成侵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将受到处罚,包括复制发行、出版、制作出售等行为均属侵权范畴。

  • 修改权的定义和范围

    修改权的定义和范围,包括作者修改或授权他人修改其作品的权利以及例外情况。报社、杂志社可在法定范围内对投稿作品进行文字性修改和删节,而美术作品原件的修改权需征得原件所有人的同意。修改权的行使受到法定范围的限制,不能改变作品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 专利侵权判断中的步骤

    专利侵权判断的步骤,特别是在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认定上。美国采用的三步分析法对于准确确定侵权行为具有借鉴意义。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认定步骤包括对原告作品的分析、对被控侵权作品及被告使用方式的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需关注作品是否属于著作权法保护范围、是否具有独创

  • 软件著作权保护权利内容详解
  •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认定
  •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侵权行为地怎么确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