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提出了以下基本原则:
1. 强化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避免多头管理和重复评价,维护质量认证工作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2.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市场主体地位,促进供需对接和结构优化。
3. 将质量认证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创新质量发展机制。
4. 以自愿开展为主、强制实施为辅,对涉及安全、健康、环保等方面的产品依法实施强制性认证,鼓励企业参与自愿性认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意见》明确了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和措施:
1. 目标:通过3-5年努力,我国质量认证制度趋于完备,各类企业组织的质量管理能力明显增强,主要产品、工程、服务的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品牌。
2. 措施:
2.1 推广质量管理先进标准和方法:积极采用国际先进质量管理标准,打造中国质量管理“工具箱”,并开展百万家企业学习应用新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活动。
2.2 强化政府职能转变和质量基础建设:鼓励各级政府部门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和政府公信力,推动各行业抓质量提升。
2.3 质量管理体系升级行动:运用国际先进标准和方法提升认证要求,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系统性升级,带动企业质量管理的全面升级。
《意见》要求深化质量认证制度改革创新,具体要求如下:
1. 强制性认证: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对涉及安全、健康、环保等方面的产品依法实施强制性认证。
2. 认证活动事中事后监管:完善监管体系,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共享平台,推行“互联网+认证监管”方式,加强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和获证企业、产品的联动监管,确保认证有效性和公信力。
《意见》还提出了培育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和深化质量认证国际合作互认的具体要求:
1. 培育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检验检测认证业务,打破部门垄断和行业壁垒,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
2. 深化质量认证国际合作互认:开放检验检测认证市场,鼓励外资机构进入国内市场,引入国外先进认证标准、技术和服务,提高引资引智引技的质量效益。
通过上述措施和要求,中国将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提升质量管理能力,推动质量水平的提高,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品牌。同时,通过强制性认证和监管措施,确保产品的安全、健康和环保等方面的合规性。中国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涉安全等产品须强制性认证具体内容是什么
中国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措施以及深化质量认证制度改革创新。涉安全等产品须强制性认证,同时推广质量管理先进标准和方法,强化政府职能转变和质量基础建设,培育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和深化质量认证国际合作互认。
产品认证分为强制认证和自愿认证两种。一般来说,对有关人身安全、健康和其他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者为强制性认证,即“以法制强制执行的认证制度”。其他产品实行自愿认证制度。它的作用有哪些? 实行产品质量认证的目的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信誉,
依据《产品质量法》会处于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CCC认证制度是我国的一个强制性法律法规,企业生产了3C认证产品目录内的产品而没有办3C认证,那么地方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6年4月30日发布了“关于部分医疗器械产品检测有关问题的公告”,为落实和实施公告要求,现对医疗器械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实施做如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