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问的时间。
根据《高检规则》第195条的规定,传唤和拘传的持续时间有一定限制。一般情况下,传唤和拘传的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但是,如果案情重大且复杂,需要采取拘留或逮捕措施的情况下,传唤和拘传的时间可以延长至最多24小时。此外,两次传唤间隔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2小时。
严禁以连续传唤或拘传的方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对于已经被拘留或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应当在拘留或逮捕后的24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如果在讯问过程中发现不应当拘留或逮捕的情况,必须立即释放犯罪嫌疑人。
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由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的侦查人员负责进行。为了提高讯问效率、保证讯问质量、防止违法乱纪以及确保讯问的安全,讯问时必须有不少于2人的侦查人员在场。
对于被送交看守所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在看守所内进行讯问。对于不需要逮捕或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其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在进行讯问时必须出示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的证明文件。
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当首先询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
如果犯罪嫌疑人承认有犯罪行为,侦查人员应让其陈述有罪的情节。如果犯罪嫌疑人否认有犯罪事实,侦查人员应让其陈述无罪的辩解,并根据其陈述向犯罪嫌疑人提问。
犯罪嫌疑人应如实回答侦查人员的提问。然而,对于与本案无关的问题,犯罪嫌疑人有权拒绝回答。
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必须制作讯问笔录。该笔录应如实记录提问、回答以及其他在场人员的情况。
严禁刑讯逼供,禁止诱供、骗供和指名问供。如果有人实施刑讯逼供,犯罪嫌疑人有权提出控告。对于实施刑讯逼供构成犯罪的人,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对于聋哑的犯罪嫌疑人,应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参与讯问,并将此情况记录在笔录中。对于未成年的犯罪嫌疑人,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如果犯罪嫌疑人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应为其提供翻译。
讯问时间的限制及相关规定。在传唤和拘传的情况下,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案情重大复杂可延长至24小时。对已被拘留或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应在24小时内讯问。讯问时需由至少两名侦查人员进行,地点应在看守所内或在指定地点,并需出示证明文件。讯问过程中需制作笔录
刑事诉讼中的扭送行为,包括其定义、权利与限制。公民在特定情况下有权将犯罪嫌疑人扭送给司法机关处理。扭送是中国法律赋予公民协助打击犯罪的权利。但扭送对象只能送往公安机关、检察院或法院,这一限制对保护扭送对象和应对反抗威胁不利。建议扩大接受扭送对象的范围
关于提讯看守所人犯的限制规定。文章介绍了提讯人员在讯问人犯时必须遵守的证件、人数、程序等方面的规定,以及看守所的拒绝提讯义务。同时,对于犯罪嫌疑人的讯问过程,包括侦查人员的人数要求、传唤要求、讯问顺序、讯问时限以及特殊犯罪嫌疑人的讯问要求等也进行了详
公民扭送犯罪嫌疑人的必要程序,包括公民扭送的法定情形、接收机关的处理程序以及对扭送人的奖励和告诫。公民扭送是打击犯罪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必须遵循法定程序,确保不侵犯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