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内死亡尸体存放时间的规定
时间:2025-07-21 浏览:3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尸检”自古就有,在古代,有专门检验命案死尸的人(这种人被称作仵作),以查清死亡真相,找到真凶。而在现代,“尸检”在医疗事故纠纷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死者尸体在医疗机构可以存放多长时间?下文手心律师网小编将为您带来详细讲解。
尸体存放期限
根据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当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时,尸体应立即移放至太平间。一般情况下,死者尸体的存放时间不得超过2周。如果尸体超过规定期限未得到处理,医疗机构可以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批准,并报同级公安部门备案,然后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医疗机构的重要性
医疗机构是履行救死扶伤、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社会公共场所。为了维护医疗机构的正常诊疗秩序,保护就诊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保护医疗机构的财产安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被禁止以任何理由、手段扰乱医疗机构的正常运作。因此,在患者死亡后,尸体必须按照规定及时处理。传染病患者的尸体必须立即火化,其他病因死亡患者的尸体应立即移放太平间。
尸体处理的限制
未经医疗机构允许,严禁将尸体放置在太平间以外的医疗机构内的其他地方。当死者家属对患者死亡原因有异议时,可以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要求进行尸检。患者家属或单位应及时将死亡原因明确的患者尸体移至社会法定停尸场所或进行火化。
太平间的作用
太平间是医疗机构临时存放尸体的场所。无论是否涉及医疗事故争议,患者死亡后,尸体应立即送至医疗机构的太平间存放。医疗机构有责任暂时存放尸体,但太平间并不是长期存放尸体的地方,且空间有限。因此,在医疗机构存放的时间不应超过2周。
尸体处理的程序
为了尊重死者,完成尸检后,死者家属有义务及时处理尸体。如果死者家属在患者死亡后2周仍未对尸体进行处理,医疗机构可以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尸体的申请。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还需报县级公安机关备案,然后医疗机构才能对尸体进行处理,相关费用由死者家属或单位承担。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项目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项目,包括人身损害赔偿和车物损坏赔偿。人身损害赔偿涵盖多种费用,如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车物损坏赔偿涉及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损失等。医疗费的计算包括挂号费、治疗费等,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计算。误工费的计算则根据当事人的误工时间和
-
误工费的定义和意义
误工费的定义、意义及相关的证明材料。误工费是受害人因人身伤害无法工作导致的经济损失,赔偿是为了填补受害人的损失。需提供收入状况证明、误工时间证明。依据法律规定,误工费的确定基于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医疗机构和司法鉴定机构等提供的证明具有法律效力
-
医疗事故争议鉴定报告
医疗事故争议鉴定的流程及相关事项。文章中,双方就手术方式和医疗过程存在争议,委托法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鉴定过程遵循法定程序,包括展示专家名单、执行回避制度等。最终,专家鉴定组在审阅病历和相关材料后,进行了医疗事故争议鉴定。
-
痴呆老人入院留伤痕,养老机构有无责任
患有老年痴呆的孙某在养老院接受照料期间身上出现伤痕的情况。孙某的监护人女儿认为养老院未尽到照料义务,将养老院诉至法院。法院认为养老院对孙某负有较高程度的照料义务,但无法证明其已尽到相应注意义务,因此判决养老院赔偿孙某医疗费和抚慰金共计1万元。
-
交通事故尸检报告出具时间
-
医疗纠纷处理程序之调解
-
牙齿医疗纠纷怎么解决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