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签订需要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即意思表示一致。合同的订立过程称为要约和承诺。
1、要约是指一方当事人向他人作出以一定条件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人是发出要约的一方,受要约人是接受要约的一方。
要约要具备以下条件才能产生法律效力:
第一,要约必须是特定人真实的意思表示。
第二,要约必须是向相对人发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可以是特定的人或不特定的人。特定人指的是特定的法人或自然人,而不特定的人指的是向社会公众发出的要约。
第三,要约必须能够反映合同主要内容的意思表示。要约的目的是获得受要约人的承诺,建立合同关系。要约是否能被另一方接受,关键在于发出的要约是否对对方有利。即使对方表示愿意订立合同,双方还必须就合同的主要条款,如标的物、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以及要求对方回复的期限等达成一致,供受要约人考虑是否承诺。
2、要约的形式
要约可以以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进行。
3、要约的法律效力和要约的撤回、撤销时间取决于要约的形式。口头形式的要约在受要约人了解时生效,而书面形式的要约在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要约在生效前可以被撤回。
1、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在要约有效期内完全同意要约内容的意思表示。
2、承诺应具备以下几点:
第一,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
第二,承诺必须在有效期内作出。
第三,承诺必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
3、承诺作为一种意思表示,其表现形式应与要约相一致。
4、承诺的生效意味着合同的成立,因此承诺的时间非常重要。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但承诺在生效前可以被撤回。撤回的程序和要求与要约的撤回程序和要求完全相同。当受要约人按照规定和要求正式作出承诺时,合同成立。
买卖合同的欺诈防范措施。在订立合同前,应了解对方当事人的信息和资信状况,对代理人签订合同进行了解,提高业务人员的素质并参照合同范本订立合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要防范恶意履行,检查支票支付程序以避免欺诈。同时,要注意买卖合同的漏洞及欺诈行为主体,如代理
变更劳动合同时的注意事项。在劳动合同订立后,若约定的条款发生变化,需满足一定条件才能变更劳动合同。变更劳动合同必须经双方协商一致并采用书面形式,具体程序包括提出变更建议、协商一致并订立协议、签字盖章等。变更后的新条款取代原条款,但若无法达成协议,则按
劳动合同变更的法律程序。变更过程包括提出变更要约、对方承诺并答复、双方订立书面变更协议等环节。合同变更应明确说明理由、内容和条件,取得一致意见后签订书面协议,并明确变更的具体内容。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用人单位行使单方预告解除权的条件。包括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或安排的工作、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或经培训后仍不能胜任、劳动合同订立时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且无法协商变更时,用人单位可以行使解除权,但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