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到期后裁员的经济补偿问题
时间:2025-06-17 浏览: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现实生活中劳动合同一般是有固定期限的,有固定期限是指劳动合同到期后可以终止劳动合同,而有些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到期后不续签或者进行裁员,那么合同到期后裁员要不要补偿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依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当劳动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进行裁员时,劳动者有权获得经济补偿。根据规定,每满一年的工作经历,劳动者可以获得一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劳动合同可以在以下情形下终止:
- (一) 劳动合同期满
- (二) 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 (三) 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
- (四) 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
- (五) 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
- (六)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以下情形下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 (一) 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 (二) 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 (三) 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 (四) 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 (五) 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六) 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
- (七)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裁员的程序
程序概述
如果用人单位确实需要裁减人员,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 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提供有关生产经营状况的资料
- 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包括被裁减人员名单、裁减时间及实施步骤,以及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集体合同约定的被裁减人员经济补偿办法
- 征求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 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以及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听取劳动行政部门的意见
- 用人单位正式公布裁减人员方案,与被裁减人员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按照规定向被裁减人员支付经济补偿金,并出具裁减人员证明书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经济性裁员的程序要件
经济性裁员的程序要件,包括用人单位需提前说明裁员情况、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并征求意见、报告劳动行政部门、公布方案并支付补偿金等步骤。同时,劳动合同法对裁员程序进行严格限制,规定了不得裁减特定员工的范围,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
-
退休离职补偿金的标准
中国关于退休离职补偿金的相关法律规定。其中详细描述了劳动者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的多种情形和标准计算方法。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工伤职工在遭遇工伤时的相关待遇和费用支付方式。涉及的内容包括工伤治疗、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等,旨在为公众普
-
辞职后是否可以当天拿工资
辞职后工资结算的问题。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大部分企业不会在员工离职当天结算工资,而是等到下个月统一发放。劳动者需按要求提交辞职申请并完成工作交接后,方可离职。若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工资,劳动者可通过劳动监察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等途径要求支付工资。同时,劳动者
-
工人退休年龄法律规定
工人退休年龄的法律规定。针对不同群体,如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干部和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的工人等,详细阐述了他们的退休年龄和相关条件。此外,还包括特殊工种和破产国有企业职工等特定群体的退休政策。最后,提及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和通知。
-
新劳动法辞退员工补偿规定是什么
-
公司向员工要求赔偿工作失误的合法性
-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的赔偿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