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原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需要直接核查和开庭审判的案件,二审必须公开审理,不宜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理。
无论二审合议庭认定事实是否清楚,对于当事人以原判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理由提起上诉的案件,均应开庭审理。通过庭审最后依法认定案情和证据,以体现审判的严肃性、民主性和公正性。
对于被告人辩护律师或自诉人代理律师经委托人同意代为上诉的案件,应当开庭审理。律师所持的上诉理由应予以充分重视,通过开庭审理可充分发挥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又可进一步确保二审裁判的质量。
对于重大、复杂或者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应当开庭审理。即使二审合议庭认为事实清楚,本可不开庭审理,但为了强化刑罚的特殊教育和一般教育功能,也可以开庭审理,以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有利于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
对于涉及原审审判人员违法乱纪甚至接受贿赂等影响公正裁判的案件,应当开庭审理。
除上述情况外,还有其他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
关于变更诉讼请求时间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民诉法意见》和《民诉证据规定》,原告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需在法庭辩论结束前和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但实践中存在争议和宽松处理的情况。对于变更诉讼标的和诉讼标的额的不同情况,需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的法定程序。该程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进行,包括起诉条件、起诉状的递交以及调解程序等步骤。起诉需符合相关条件,起诉状可书面递交或口头起诉并由法院记录。适合调解的纠纷可先行调解,除非当事人拒绝。
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期限和庭审程序。普通程序的案件审理期限通常为立案后六个月内,而简易程序则为四十五天内。庭审程序包括开庭准备、开庭审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合议庭评议等环节。其中,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是核心部分。
鉴定程序的启动方式及程序,包括单方委托鉴定、双方协商确定鉴定机构和法院指定鉴定机构三种方式。同时,也介绍了最佳证据规则的概念及适用情形,以及在判断不同鉴定结论证明力大小时的考虑因素。此外,还提到了证据保全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