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的变更形式 > 公司解散 > 破产重整中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分析

破产重整中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分析

时间:2025-06-25 浏览: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32599

引言

破产重整过程中,公司治理结构必然会面临一些张力和变化。破产公司的治理与破产重整的立法目的密切相关,因此公司治理结构的构建受制于破产债务人在破产重整或破产清算之间的选择。本文旨在探讨破产重整中公司治理结构的构建模式。

一、现代公司治理理论与破产重整

(一)公司治理——契约、市场和受信义务

1. 公司治理的必要性——契约、利益冲突和经营控制权

公司治理是指对公司内部经营决策进行规范的一种制度。公司作为投入产出提供者的一系列契约中的中心方,公司经营者既必须遵守这些契约,又要通过决策填补契约之间的空隙。因此,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经营者对不属于契约直接规定范围内的决策具有控制权。公司经营者既控制构成公司的契约关系,又处于与公司之间的契约关系中,因此他们自身也必须受到控制。

在非破产公司中,公司股东和公司债权人在公司经营方面存在间接的利益冲突。这些冲突主要源于公司债权人和股东对公司经营拥有不同的利益驱动。债权人希望公司避免高风险的经营项目,因为他们从这些项目中得不到回报且需要承担风险;而股东则希望公司能够实施高风险的项目,因为高风险意味着更高的回报。公司经营层在这种利益冲突中发挥调停的核心作用,他们的决策权使他们能够在满足股东冒险需求和债权人保护之间进行选择。

根据现代信托法理论,公司经营层作为公司的代理人,具有确保实现经营职能的权力和受信义务。为了保证公司控制人的权力正当实施,各国纷纷采纳公司治理模式建立监督制衡机制。

2. 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清偿能力

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的经营状况密切相关。在公司具备清偿能力的情况下,公司治理结构保证公司经营层实施经营自由裁量权,并将公司债权人置于契约相对方的位置。当公司开始接近丧失清偿能力时,债权人的契约控制力开始发挥作用,使债权人在公司经营中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当公司最终丧失清偿能力时,债权人的契约权利使其直接拥有超越公司经营层的权力,直至公司法要求公司经营层将对股东的忠诚转移到债权人身上。

破产对公司的影响远远超过其在经济上的影响。随着公司经济陷入困境,丧失清偿能力进入破产程序,公司在破产程序中表现出与非破产公司不同的特殊性。其特殊性不仅表现在公司所处的特殊经营状态,还体现在影响公司治理结构设计的各个因素中,如特殊的公司控制和监督模式以及司法审查的效力。

(二)破产重整中公司的特殊性

破产申请使破产公司财产成为破产财产,并将破产债务人置于破产财产代理人的位置。在收益最大化的经营目的上,破产重整公司与非破产公司相比没有差别,但前者在经营控制权、利益冲突和受信义务方面具有特殊性。这导致破产重整公司具有特殊的经营控制权形式、经营决策标准和权力运行模式。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司注销及需要携带的材料

    公司注销的含义及条件,以及进行公司注销时需要携带的材料和具体流程。公司注销包括申请注销登记、提交相关材料、解散决议、工商局申请清算备案、办理税务完税证明等步骤。只有经过合法的清算、注销程序,公司才能从法律意义上消灭,免除相关责任。

  • 公司法董监高转让股份限制

    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转让股份的限制。规定中明确提出了转让的时间限制、比例限制以及可转让股份的计算方式等。对于新增股份的转让也有具体的规定,同时要求相关人员报告股份变动情况,违规者将面临处罚。

  • 公司司法解散的条件

    公司司法解散的条件,包括请求的主体、公司陷入僵局、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及其他途径无法解决公司僵局等方面。请求的主体必须是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1,主体必须符合条件;公司必须陷入经营管理的严重困难情形才能满足司法解散的条件;解散前需考虑其他途径无法解决

  • 股权转让合同的要点

    股权转让合同的要点,包括签约主体、股东会决议或其他股东的意见、前置审批程序、股权结构、公司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所受让股权的信息瑕疵以及合同相对方的承诺与保证等方面。在签订股权转让合同时,需要注意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 公司解散员工补偿的法律规定
  • 公司裁员部门解散怎么赔偿
  • 公司即将解散孕妇怎么赔偿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