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参与集中的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及其对市场的控制力。
2. 相关市场的市场集中度。
3. 经营者集中对市场进入、技术进步的影响。
4. 经营者集中对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经营者的影响。
5. 经营者集中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6. 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为应当考虑的影响市场竞争的其他因素。
反垄断调查的内容包括被调查的经营者、利害关系人或其他有关单位或个人的涉嫌垄断的行为。执法机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进入有关场所进行检查:指执法人员可以依法进入被调查的经营者的营业场所或其他相关场所进行实地搜寻和查看。
2. 询问有关人员:指执法人员可以依法询问被调查的经营者、利害关系人或其他有关单位或个人,要求他们说明有关情况。
3. 查阅、复制有关资料:指执法人员可以通过查阅、复制或要求被调查的经营者、利害关系人或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等方式,获取有关单证、协议、会计账簿、业务函电、电子数据文件、资料等。
4. 查扣相关证据:指在行为人存在重大违法嫌疑并具有销毁证据的危险时,执法人员可以依法查封、扣押涉嫌垄断行为的证据材料。
5. 查询经营者的银行账户:指在必要情况下,执法人员可以依法对经营者的银行账户进行查询,以了解其财产状况和赢利情况,判断其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及处罚办法,包括销售掺杂掺假商品、虚假宣传等行为被视为欺诈消费者行为。同时,阐述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并强调经营者提供真实信息的义务。经营者应明确答复消费者的询问并保证商品明码标价。
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及处罚。经营者和广告经营者发布虚假广告会受到法律和行政处罚。同时,如果虚假广告导致消费者受损,广告主应承担民事责任。文章还列举了虚假广告的几种表现形式,并提到了《民法典》中关于商业广告和宣传的法律条款。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两大亮点:举证责任倒置与消费者反悔权。前者规定,对于销售的耐用品和装饰装修等服务,消费者在接收后的六个月内发现瑕疵产生争议时,举证责任由经营者承担。后者则规定,通过网络等远程方式购买的商品,消费者在收到商品后的七日内可无需说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对于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存在欺诈行为的情况,消费者有权要求增加赔偿金额,赔偿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格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但不得低于五百元。如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的权益保护规定。针对经营者欺诈行为,消费者有权要求增加赔偿金额,具体金额和途径法律均有明确规定。同时,价格法也限制了经营者不正当的价格行为,以保护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