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医患双方均需有协商的意愿。
2. 医患双方在各项条款上需达成一致意见。
1. 患方合法主体包括:患者本人或其授权代理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患者的监护人、死者的合法继承人。
2. 医疗机构的主体为建立医患关系的医疗机构或其法人。
3. 协议应为双方自愿,不得涉及欺诈、胁迫等行为。
4. 协议条款不得违反我国法律。
1. 患方签约的主体不合法,例如患者本人为18周岁以上的成人,但协议由其父母签署且患者不予认可。
2. 医方签约的主体不合法,例如协议为医师个人签署。
3. 存在胁迫、欺诈行为,例如医疗机构法人在被胁迫的情况下签署的协议。
4. 协议内容违背法律,例如为获得保险赔偿而虚构医疗纠纷赔偿。
1. 协议应载明医患双方的基本情况。
2. 协议应明确医疗事故的原因。
3. 协议应确定医患双方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
4. 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应在协议中明确。
5. 协议应包含医患双方的签名。
1. 公证。
2. 律师见证。
医疗纠纷协商解决的相关注意事项。文章介绍了协商的前提条件和合法协商的条件,包括医患双方需有协商意愿和达成一致意见等。同时,文章还指出了无效的协商协议的情况以及双方认定为医疗事故的协商条款。最后,文章介绍了保证协商协议合法有效的途径,如公证和律师见证等
行政调解在医疗纠纷解决中的重要性及其程序与要求。行政调解是在国家行政机关主持下,以当事人自愿为基础,依据法律、法规及政策,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活动。医疗纠纷发生后,可以通过医疗事故赔偿调解和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的程序进行行政调解,以维护双方当事
医疗纠纷调解的公开性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医疗纠纷调解不得公开进行,保护医患双方隐私的保密义务。调解程序包括专家咨询和医疗损害鉴定等。若无法达成一致,当事人可通过诉讼途径解决。赔偿金额根据法律规定确定。同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民事诉讼证据规定对举证责任
医疗纠纷处理协议中的各个方面,包括患者基本情况、医疗事故等级、医疗事故原因以及赔偿数额等。协议排除了对责任人的追究,但和解解决医疗纠纷存在局限性和风险。文章强调应鼓励当事人采用正式的和解协议,并通过公证或担保等形式增强其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