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监护人不适合继续担任监护人或者没有履行监护职责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组织的申请,经过查明事实后,撤销监护人的资格。通过诉讼撤销监护后,原监护人的监护权利被取消,依法应当另行确定监护人。因此,撤销监护并不意味着被监护人不再需要监护,而是指替换新的监护人,这实际上是监护人的变更。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法通则的实施意见》第18条规定:“监护人被指定后,不得自行变更。擅自变更的,由原被指定的监护人和变更后的监护人承担监护责任。
监护的终止是指设立监护的客观条件自然消失,导致监护的存在成为不必要,从而解除监护关系。引起监护关系终止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监护的设立即监护人的选任。存在四种方式:
法定监护是指监护人直接根据法律规定而产生。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首先应由其父母担任,如父母死亡或无监护能力的,按顺序应由以下人员担任: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的兄、姐;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
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按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除此之外,经有关单位同意,精神病人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担任监护责任,也可以担任监护人。
指定监护是指监护人由人民法院或其他有权指定监护人的单位、组织的指定而产生。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指定监护有两种情况:
在以指定监护方式设立监护的情形下,如果当事人对指定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作出维持或撤销原指定的判决。如果原指定被判决撤销,人民法院应当另行指定监护人。
委托监护是指法定监护人或指定监护人因故暂时无法行使监护权,可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他人承担。受委托担任监护人的人为委托监护人。
例如,父母因事外出,将未成年子女托付亲友照管。此外,未成年人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就读期间,精神病人在住院期间,有关教育机构或医疗机构对于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也应当承担监护责任。
在委托监护的情形下,除非有特别约定,被监护人造成他人损害的民事责任仍由法定代理人或指定代理人承担,但委托监护人确有过错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未成年人及精神病人在教育机构或医疗机构监管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如果有关机构对损害的发生具有过错,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遗嘱监护是指被监护人的父母用遗嘱为其指定监护人。
遗嘱监护的成立应当具备三个条件:
离婚后与父亲生活的孩子的监护权问题,以及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的抚养关系和监护权问题。法律上规定,父母与子女形成抚养关系即拥有监护权,继父母也可以成为继子女的第一监护人。同时,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需遵循婚姻法规定,禁止虐待或歧视。关于赡养费的问题,取决于继
安徽省非婚生子的法律处罚。按照规定,不符合生育政策的公民需要缴纳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基于当地人均收入,并结合当事人实际收入水平和违法情节确定。申请非婚生子户口时,需先缴纳社会抚养费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包括入户申请、出生证明或亲子鉴定证明等。根据不同情
监护关系终止的多种情形。这些情形包括监护人原因和被监护人原因,如监护人死亡、被宣告为无行为能力人、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亲属关系消灭等。此外,还讨论了如何解除监护关系,包括未成年人已达成年的法律事实、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等。文章详细阐述了各种情形下监护关系的
《民法典》中关于父母双亡后无亲属监护人担任的法律规定。根据相关规定,监护人必须承担监督、保护未成年人或其他特定群体的法定职责。在父母亡故的情况下,祖父母、外祖父母等近亲属及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等可担任监护人。对监护人存在争议时,由单位或居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