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是一种权利,但以义务为前提和中心。与其他国家的监护制度相比,监护人除了负有监督保护义务外,还享有获取报酬、辞职等权益。例如,瑞士民法典规定监护人有请求报酬的权利,德国民法规定监护人可获得报酬,如果监护人职业性行使监护职责。台湾民法规定监护人可请求报酬,并可要求偿还监护事务支出费用。此外,各国民法普遍规定监护人除非有正当理由,否则不得辞任。因此,将监护定性为义务或强制性职责是不准确的。
监护是对不在亲权保护下的未成年人或宣告禁治产人进行照顾的制度,与亲权完全不同。未成年人的监护权源于亲权的欠缺,精神病患者的监护权源于配偶权和亲属权。因此,监护是作为亲权的延伸和补充而存在的。
监护是一种民事权利,是解决区际监护纠纷的基础。根据香港法律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是权利而非单纯责任。澳门民法典规定监护人有权收取报酬,因此监护行为既是义务,也具有相应的权利。台湾民法典明确规定监护人行使、负担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
在明确监护的性质的基础上,应规定非亲权人担任监护人时有获得报酬的请求权,以补偿监护人履行职责,调动其积极性。同时,应明确监护的期限,并赋予监护人在法定理由下的辞任权,实现权利与义务的一致。这对于维护被监护人的权益和发挥监护制度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监护人的职责,包括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照顾其生活、管理和保护财产、代理进行民事活动、管理和教育被监护人等。根据《民法通则》相关规定,监护人需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同时,《民法通则意见》对监护职责做了更具体的解释
监护人未能履行其职责或侵害被监护人权益的处理方式。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个人或单位可向法院起诉要求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同时,离婚情况下共同生活一方不得取消对方监护权,但若对方有害行为,法院可取消其监护权。监护人可将职责委托给他人,若被监护人侵权,监护人需承
监护是一种法律制度,旨在保护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的利益,监督他们的行为并管理他们的财产。法定监护是根据法律直接规定监护人的范围和顺序的一种监护方式。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6条第1款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其法定监护人,享有第一顺位监护权。如果父母死亡或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开展疫苗临床试验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开展疫苗临床试验,但应当取得其监护人的书面知情同意。第十七条 疫苗临床试验申办者应当制定临床试验方案,建立临床试验安全监测与评价制度,审慎选择受试者,合理设置受试者群体和年龄组,并根据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