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民法通则》的生效日期为2020年12月31日止。在此之前,可以公证委托爷爷担任孙子的监护人,除非爷爷的监护行为不力,例如长期打骂孩子。
根据中国《民法通则》第16条的规定,对于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
当上述人员对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产生争议时,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如果对指定不服,可提起诉讼,由法院裁决。如果前一顺序有监护资格的人无监护能力或者令其担任监护人对被监护人明显不利,法院可根据对被监护人有利的原则,从后一顺序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择优指定。如果被监护人有识别能力,还应征求被监护人的意见。
当无上述监护人或上述监护人均无监护能力时,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1、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首先应由其父母担任监护人。如果父母死亡或者无监护能力,按照以下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监护人:①祖父母、外祖父母;②成年的兄、姐;③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但必须经过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的同意。
2、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按照以下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监护人:①配偶;②父母;③成年子女;④其他近亲属;⑤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但必须经过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的同意。
3、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没有上述范围的近亲属或近亲属丧失监护能力时,有关单位或居委会、村委会可以从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其他近亲属、朋友中指定监护人。当近亲属对于由谁担任监护人发生争议时,有关单位或组织可以进行调解并从他们中间指定监护人。如果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
4、法定监护人或指定监护人因故暂时无法行使监护权时,可以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他人承担。受委托担任监护人的人称为委托监护人。在这种情况下,除非有特别规定,被监护人造成的民事责任仍由法定监护人或指定监护人承担,但如果委托监护人有过错,应承担连带责任。
最高院公布的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故意伤害案。案例中涉及一起家长因怀孕后对非亲生女儿进行虐待,导致女孩受伤死亡的案件。法院认定曾冰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文章强调了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要性,并建议监护人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日常监管,预防和减
11岁小亮被同学小刚打伤,产生医药费赔偿纠纷的案件。小刚是限制行为能力人,需要监护人承担责任。小刚的爷爷最初被指定为监护人,但之后与小刚的外公、外婆达成协议变更监护人,这种变更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小亮家长应找小刚的爷爷和小刚的外公、外婆共同承担医药费
家属如何应对家庭成员因盗窃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的情况。家属有权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了解案件情况并申请取保候审。在侦查、审查起诉和受理案件阶段,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都有权委托辩护人,并由办理案件的机关及时转达其要求。辩护人的委托也可由监护人或近亲属代为进
《合同法》中标的物提存的原因和法律后果。债务人在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债权人下落不明、债权人死亡未确定继承人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未确定监护人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下,可以选择将标的物提存。提存后,毁损或灭失风险由债权人承担,且提存期间产生的孽息也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