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民法通则》的生效日期为2020年12月31日止。在此之前,可以公证委托爷爷担任孙子的监护人,除非爷爷的监护行为不力,例如长期打骂孩子。
根据中国《民法通则》第16条的规定,对于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
当上述人员对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产生争议时,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如果对指定不服,可提起诉讼,由法院裁决。如果前一顺序有监护资格的人无监护能力或者令其担任监护人对被监护人明显不利,法院可根据对被监护人有利的原则,从后一顺序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择优指定。如果被监护人有识别能力,还应征求被监护人的意见。
当无上述监护人或上述监护人均无监护能力时,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1、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首先应由其父母担任监护人。如果父母死亡或者无监护能力,按照以下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监护人:①祖父母、外祖父母;②成年的兄、姐;③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但必须经过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的同意。
2、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按照以下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监护人:①配偶;②父母;③成年子女;④其他近亲属;⑤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但必须经过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的同意。
3、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没有上述范围的近亲属或近亲属丧失监护能力时,有关单位或居委会、村委会可以从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其他近亲属、朋友中指定监护人。当近亲属对于由谁担任监护人发生争议时,有关单位或组织可以进行调解并从他们中间指定监护人。如果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
4、法定监护人或指定监护人因故暂时无法行使监护权时,可以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他人承担。受委托担任监护人的人称为委托监护人。在这种情况下,除非有特别规定,被监护人造成的民事责任仍由法定监护人或指定监护人承担,但如果委托监护人有过错,应承担连带责任。
	
	   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定义和分类。主要包括被列为刑事被告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等,以及在特定情况下未成年被告人的监护人、被执行死刑的罪犯的遗产继承人等。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范围不仅包含共同致害人,还包括其他法律关系所产生的民事赔偿责任人。保险公司在特
	
	   抚养权和监护权的区别,并解释了监护权的法律定义及其重要性。离婚后,父母仍有监护权,但需履行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的职责。监护权不仅是义务,也是权利,需要了解相关法律和法规,成为合格的监护人。
	
	   刑事辩护人的委托对象和范围。被告人在押期间可由监护人或近亲属代为委托辩护人,且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有关机关在特定时间应告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辩护人的范围包括律师、推荐的人、监护人和亲友等,但特定人员如被执行刑罚、无行为能力人等不得
	
	   一起关于变更监护人的起诉书。原告与被告离婚后,原被告婚生女儿由被告抚养监护,但女儿感觉到不便与其共同生活,且被告忙于事业无暇照顾小孩并有酗酒恶习。原告提出变更监护权申请,要求女儿由原告抚养监护,被告每月支付生活费,并承诺保证被告的正常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