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子女抚养 > 监护权 > 孩子跟谁姓有规定吗

孩子跟谁姓有规定吗

时间:2024-02-28 浏览:3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3474
在日常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会认为孩子应该随其父亲姓,对此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一种文化,那么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的地位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现在独生子女来说,很多人在其孩子的姓氏上面有着纠纷,对此不知道法律上有什么规定,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孩子姓氏的规定

根据法律规定,孩子可以随父姓或者随母姓。无论孩子跟母亲姓还是跟父亲姓,在法律上都是平等对待的。

父母协商确定孩子姓氏

孩子的姓氏应由父母协商确定。如果父或母未经配偶同意擅自改变孩子的姓氏,将引起纠纷。法院将责令恢复原姓氏。

离婚或父母一方死亡对孩子姓氏的影响

孩子的姓氏不受父母离婚或父母一方死亡的影响。如果夫妻离婚,父或母在未经另一方商量的情况下改变孩子的姓氏,同样会被法院责令恢复原姓氏。如果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改变孩子的姓氏,如果与已故一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提出反对意见,通常是直系亲属,经法院审查合情合理的,活着的一方也不得改变孩子的姓氏。此外,如果父母离婚或一方死亡后家庭重组,出现继父或继母,子女姓氏改为继母或继父姓氏而引起纠纷的,一般应责令恢复原姓氏。

成年后孩子可以自行决定姓氏

根据《民法通则》第99条第1款规定,成年后的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法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未成年的孩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不能决定自己的姓氏。但是,一旦成年,他们就享有了决定自己姓氏的权利。

诉讼离婚中争取抚养权的方法

在离婚案件中,大约70%的案件涉及到父母争夺孩子的抚养权。以下是在诉讼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

取证双方基本条件

在离婚案件中,双方往往都是白领及以上人士。尽管夫妻双方的基本条件,如工资、文化学历等差距不大,但在争取孩子抚养权方面,一方的思想品质尤为重要,因为直接抚养方的思想品质会直接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因此,取得这方面的证据是非常重要的。

取证双方父母基本条件

现代生活节奏快,孩子往往由一方的父母带。因此,孩子以往的生活环境以及长期带孩子的父母的意见及身体情况,也是影响孩子抚养权的一个重要方面。

取证孩子生活环境

离婚案件中处理孩子抚养问题的原则是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双方离婚后,一方距离学校较近或生活小区成熟,对孩子入学和生活更有利,那么这方面的证据将增加获得孩子抚养权的可能性。

重视孩子的意见

法院在处理抚养问题时,会认真听取十周岁以上孩子的意见,并将其记录在案。在离婚前或离婚过程中,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使孩子愿意随自己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十周岁以上的孩子一般比我们这一代人更为成熟,对于离婚的含义及后果都基本了解。尽管这可能对他们造成伤害,但这种伤害是无法避免的。为了使孩子得到最有利的抚养方,这种补救是必要的。

相关标签: 父亲帮我生孩子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未婚生子的赔偿款分配问题:母亲要求平分

    未婚生子赔偿款的分配问题。母亲要求平分赔偿款,而父亲认为母亲未尽抚养义务应丧失继承权,同时自己的父母也有继承权。法院判决认为,虽然母亲未尽抚养义务,但她仍是孩子的第一顺序继承人,而爷爷奶奶应获赔偿的主张不予支持。最终,死亡赔偿金根据与死者关系的远近和

  • 没有抚养权能否行使监护权

    抚养权和监护权的区别,并解释了监护权的法律定义及其重要性。离婚后,父母仍有监护权,但需履行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的职责。监护权不仅是义务,也是权利,需要了解相关法律和法规,成为合格的监护人。

  • 安徽非婚生子的法律处罚

    安徽省非婚生子的法律处罚。按照规定,不符合生育政策的公民需要缴纳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基于当地人均收入,并结合当事人实际收入水平和违法情节确定。申请非婚生子户口时,需先缴纳社会抚养费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包括入户申请、出生证明或亲子鉴定证明等。根据不同情

  • 导致监护关系终止的情形

    监护关系终止的多种情形。这些情形包括监护人原因和被监护人原因,如监护人死亡、被宣告为无行为能力人、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亲属关系消灭等。此外,还讨论了如何解除监护关系,包括未成年人已达成年的法律事实、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等。文章详细阐述了各种情形下监护关系的

  • 父母双亡没有亲属监护人由谁担任
  • 监护人的指认和群体
  • 父亲醉驾孩子考公务员有影响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