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子女抚养 > 探视权 > 探视权怎样执行,不让看孩子怎么办

探视权怎样执行,不让看孩子怎么办

时间:2024-05-28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3595
依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双方离婚时,就需要确定子女抚养权的归属,而抚养权归属确定后,不抚养子女的一方需要支付抚养费,并且有权探视子女,那么探视权怎样执行,不让看孩子怎么办?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一、探视权的执行与审判挂钩

1.1 调解探视权时的工作细致化

在调解探视权时,应详细了解双方当事人的情况,包括离婚原因和矛盾焦点,这些与探视权有密切关系。审判人员应根据这些情况,针对探视权的特殊性,努力化解双方在探视子女方面的矛盾,制定可执行的调解书,而不是急于结案,忽略执行可能性,导致执行工作被动。

1.2 法院可依法判决

如果双方无法达成调解,法院可以根据法律判决。法律文书中不应过于详细地规定探视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以免由于客观原因导致申请人无法实现探视权,同时也给执行法官带来操作困难。因此,法律文书中只需简单写明每月探视几小时即可。在执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探视的时间和地点,如果协商不成,可以由法院确定。

二、探视权的执行以教育为主

2.1 双方当事人的疏导教育工作

探视权的执行涉及到未成年人的人身问题,应重视对双方当事人的疏导教育工作,使他们意识到离婚不会消除子女与父母的血缘关系,阻止对方拒绝探视对子女健康成长的不利影响。探视权的执行具有特殊性,不仅需要对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进行工作,还需要关注双方亲戚、朋友、邻里等人的思想工作,这直接影响到探视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案件执行的社会效果。

2.2 减少法院执行的工作量

探视权的执行申请与其他案件的执行申请不同,申请执行人在子女成年之前有多次探视申请的权利。如果被执行人一直拒绝履行义务,导致申请人不断申请执行,法院不断介入,将耗费双方无限精力,也不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只有做好教育工作后,双方当事人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履行权利和义务,为子女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才能减少法院执行的工作量。

三、探视权的执行应慎用强制措施

3.1 不得将未成年子女直接作为执行对象

在探视权的执行中,明确不得将未成年子女直接作为被执行对象,不能采取将子女直接交付申请人探视或采取哄骗等强制方式将未成年人带到指定地点与申请人会见。为避免对子女造成不良影响,执行过程中一般不宜在探视时有法警或执行法官在旁跟随。只有在多次申请执行中,经过说服教育、宣讲法律、说明不履行义务的法律后果等手段仍无效果时,执行法官可以告知申请执行人通过诉讼程序改变探视方式或变更抚养关系,以更好地行使其亲权,维护子女身心健康和家庭社会稳定。

3.2 严把探视权中止关

根据修改后的婚姻法规定,未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视子女的权利,但如果在探视过程中出现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况,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中止其探视权利。探视权的中止必须以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为法定理由。只有当父母的探视行为对子女身心健康不利时,人民法院才能中止探视权。

四、应对不让看孩子的情况

第一步是劝说当事人履行协助探视权的义务,通过多次申请执行对被执行人进行说服教育、宣讲法律、说明不履行义务的法律后果等手段。如果劝说无效,可以向法院申请采取强制措施,但强制措施是针对当事人而不是孩子。如果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后仍无效果,执行法官可以告知申请执行人通过诉讼程序改变探视方式或变更抚养关系,以更好地行使其亲权,维护子女身心健康和家庭社会稳定。

探视权问题是一个长期的社会问题,应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此类案件的执行。学校、居住地的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居委会、派出所以及抚养子女的父母所在单位应积极开展经常性教育,协助法院做好探视权的执行。执行机构可以设立由经验丰富的执行法官组成的探视权执行组,以总结经验教训,共同推进探视权的执行。如果自己的探视权无法实施,最好能与孩子的抚养方和平协商,采用平和的方式减少孩子受伤害的可能性。如果协商不成,可以考虑请专业法律人士调解,因为第三方的视角可能更广阔。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探望权的定义和内容

    离婚后非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的探望权问题。包括探望权的定义和内容,如关心成长、教育等方面的责任,以及探望权的中止情形,如探望权人成为限制行为能力人或无行为能力人、患有不宜与他人接触的疾病或对子女有违法行为等情形可能导致探望权被中止。

  • 如何提起探视权诉讼

    根据修改后的《婚姻法》第38条规定的探视权诉讼。离异后未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享有探视子女的权利,而另一方有协助义务。因长期被拒绝探视子女,许多离异父母提起诉讼。他们希望通过法院判决与子女共同居住一段时间,享受家庭团聚的快乐。

  • 探望权的立法基础

    探望权的立法基础,源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和感情。婚姻法规定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享有探望权,实践中若存在误解需明确此权是基于亲属关系的。同时探讨了如何合法行使探望权,包括达成协议、遵循对子女有利原则等。此外,还涉及中止探望权的情形及争议。最后提及

  • 离婚后女方的探视权的法律依据

    离婚后女方的探视权的法律依据,根据《婚姻法》规定,离婚后未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享有探视权,探视方式和时间由当事人协商确定,若协商不成由人民法院裁决。探视权的行使具有交流和沟通的意义,能促进子女身心健康发展。若探视行为对子女身心健康构成威胁,人民法院可终

  • 一、一方不让探望子女的法律处理方式
  • 中止父母对子女的探望权的情形
  • 子女探望权协议的格式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