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父母双方该怎样行使对孩子的探视权
探望权是一项立法权利。探望权的行使是享有探望权的主体执行人民法院已生效的离婚判决或双方生效协议的实质性内容。这种权利是父母基于亲子关系而享有亲权的一种体现。只要当事人在离婚或变更抚养关系时不放弃,探望权就与直接抚养权同时成立。这种权利不需要确定,是自然享有的,所需要主张只是探望方式、时间等。
由于探望权的行使,涉及到直接抚养子女一方及子女的利益。修订后的《婚姻法》规定:“行使探望权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从这个规定可以看出,《婚姻法》在确定探望权的行使问题上,确立了当事人协议与法院判决两种方式,并且确立了“当事人协议优先”的原则。
根据“协议优先”的原则,探望权的行使首先由当事人协议。协议的内容主要包括探望的时间、地点、方式等问题。协议可在法庭外进行,也可在人民法院调解过程中进行,协议的内容应记载在离婚调解书上。之所以由当事人协议,是因为当事人双方对自己和子女生活实际状况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使达成的协议不致脱离实际情况,同时通过平等协商达成的协议也容易执行。
《婚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
一般法院会判决另一方在每个月的单周或双周的某一天行使探视权,也可能会有一至两天的探视时间。如果另一方行使探视权明显影响孩子的成长健康,或十周岁以下的儿童明确不愿被另一方探视,可另行向法院起诉,由法院暂时中止另一方的探视权。除此之外,任何人不能剥夺另一方对孩子的探视权。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探望权一般以协商为主,双方本着实际方便的原则来定,具体方式在离婚时由双方约定。如果不能达成一致,法院会判决。
离婚后子女的探望权问题。法定上,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权,探望权的行使需遵循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原则。只有在对方对孩子有害的情况下,才能中止其探望权。探望权的产生源于离婚后,它不仅是法律上的权利,更是基本人权和父母子女间情感的体现。
我国关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探视规定。经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批准,戒毒人员可以外出探视配偶和直系亲属,非直系亲属不得探视。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两年,表现良好者可提前解除,但特殊情况下期限可延长一年。解除戒毒时,场所会出具相关证明并通知家属等。
2、如果对方阻碍探视权的行使,那么就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一旦时机成熟,则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变更抚养权之诉。 在实践中,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形:没有得到孩子抚养权的一方,时常会破罐破摔,尤其是当孩子表达不愿意随他(她)而生活的时候,还会
法律暂无明确规定,在实践中,需要双方协商确定,也可以人民法院作出判决。“探视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依法享有的探视子女的权利。通过探视权的行使,子女与探视的父亲或母亲之间能够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使子女获得平时单亲抚养下所缺少的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