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不会因为被没收个人财产就会消失,下面是债权消失的情况:
一、债务人履行完毕的
债务人已按照合同约定或者市场习惯按质按量(即债所规定的主体、标的、数量、质量、价金、时间、地点和方法等)全部履行了自己的义务。使债权人的权利得到了完全的实现。例如在买卖合同中实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债因履行而消灭,是社会主义社会中消灭债的最主要、最正常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最能满足人们需求的,是任何违约金等罚则不能取代的。
二、债互相抵消
1、必须是双方互负债务、互享债权。
2、给付种类、品质相同。
3、双方债务已届清偿期,但有两项例外:
(1)在破产时债券人享有破产抵销权,均无须届清偿期
(2)主张抵销的一方的债权到清偿期对方被抵销之债权没到清偿期的也可以主张抵销
4、必须是非依债的性质不能抵销。 例如基于人身损害赔偿而发生的债权,加害人一方不得主张抵销。
注意:主张抵销之一方的债权必须没有过诉讼时效。对方的债权过诉讼时效仍然可以抵销。
5、抵销的方法:需要向债权人做抵销的意思表示(不以被抵销一方的同意为必要),抵销权人主张抵销应通知对方。通知自到达对方时生效。该通知不得附条件或者附期限。
三、特别情况下的行政命令免除债务承担的
行政命令, 多出现于国有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和一些与政策息息相关的情况下才会出现。
国家因天灾人祸而免除某些地区农业贷款的归还,也是行政命令消灭债的实例。
国家计划的变更和调拨命令,也可以消灭债的关系。如某些根据国家计划所产生的债,可以因计划任务的改变或取消而消灭。
这种债的消灭方法,只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才采用(如计划改变、取消,或整个经济作重大调整等),并不是消灭债的一般、正常的主要方法。同时,债可因有关的国家权力机关或管理机关的命令而消灭,一般只是在国家机关、企业之间采用,对集体所有制单位及公民并不适用。
四、双方就债的消灭协商一致
双方协议,也就是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达成协议,双方心甘情愿约定这债不用还了。
双方当事人的协议可以产生债的关系,也可以消灭债的关系,即双方达成协议,相互放弃权利而免除对方的义务。
但这种消灭债的协议不能损害国家利益或影响国家计划的执行;否则此种协议应属无效。
五、因特定物灭失或债务履行带有人身属性等原因,客观上无法继续履行的
在刚成立债权债务关系时,债务是完全可能履行的。但是,后来由于出现了债务人不应负责也控制不了的情况变化,致使债务人的履行在客观上变成不可能。此时原来的债就此消灭。
在一般情况下,不能履行并不消灭债的关系,而是要债务人承担不履行的责任,按合同或法律规定给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
但在某种情况下,债务人对造成不能履行的情况的出现没有任何过错和责任,如因自然灾害或战争行为等不可抗力造成标的物灭失,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债务人即免除履行义务,债即消灭。
六、债务人进行提存的
提存是指债务人在其债务已到履行期限由于债权人的原因(比如债权人消失)而无法向其履行义务,债务人将该标的物交给有关部门予以保存而消灭债权债务的制度。
提存在法律上视同已履行,自债务人将标的物或折价款交付“提存”之日起,债的关系即行消灭。
提存的效力:
1、提存之日起,债务人的债务归于消灭;
2、标的物提存后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债权人承担。提存期间,标的物的孳息归债权人所有。提存费用由债权人负担。
3、债权人可以随时领取提存物,但债权人对债务人负有到期债务的,在债权人未履行债务或者提供担保之前,提存部门根据债务人的要求应当拒绝其领取提存物。
4、债权人领取提存物的权利,自提存之日起5年内不行使而消灭,提存物扣除提存费用后归国家所有。
七、债权人免除债务人债务承担责任的
债权人放弃债权,从而解除债务人所承担的义务,这就是所谓的债的消灭中的免除。债务人的债务一经债权人免除,债的关系即行消灭。
免除应由债权人向债务人以意思表示为之。也就说,需要债权人通知到债务人。免除的意思表示构成民事法律行为,因此,民法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规定适用于免除。所以,免除可以由债权人的代理人为之,也可以附条件或期限。
免除为单方法律行为,债权人一经作出免除债务人债务之意思表示,无须考虑债务人之意志,即发生债务消灭的法律后果。《合同法》第105条规定:债权人免除债务人部分或者全部债务的,合同的权利义务部分或者全部终止。
八、债权人与债务人混为同一人的
混同是指债权人与债务人成为同一人的情形。例如两个企业的合并,如发生这种情况,债务的履行已无意义,债即自行消灭。
夫妻离婚时的债务纠纷处理方法,包括个人债务和共同债务的偿还方式,夫妻财产约定的规定,以及离婚财产分割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文章阐述了共同债务的处理原则,财产分割协议对双方的约束力以及对第三人债权的处理。同时,也提到了隐藏、转移财产的处理方式以及未分割的共
婚前个人财产的范围及相关规定,包括婚前个人财产的定义和范围、《民法典》对此的详细规定以及《民法典》生效前的相关法律规定。婚前个人财产包括婚前各自所有的财产、复员军人的相关费用、离婚时的个人物品等。根据《民法典》,婚前个人财产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仍属于个
协议人XXX的婚前个人财产情况,包括个人银行存款、房产、股票和基金投资等。双方结婚后,应尊重个人财产权利,不得处置对方财产,个人财产产生的收益归属于财产所有人。此外,因个人财产的保管、维护等产生的费用和债务由个人承担。双方还有共同购置房产和存款用于家
婚前房产婚后能否增加所有权人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在财产拥有者的同意下,可以在婚后将另一方的名字加到房产证上,但需缴纳契税并遵循当地房管部门的要求。婚前房产的归属情况也进行了说明,包括婚前个人购房、婚后购房等情况。离婚时,需要进行财产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