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共同保证是指数个保证人对同一债权人提供的保证,包括按份共同保证和连带共同保证。B、连带共同保证的保证人以其相互之间约定各自承担的份额对抗债权人的,法院不予支持。
2024-05-21
原告:广东xx建设有限公司,住所:佛山市南海区xx镇盐步xx乡xx社“大尖帮”综合楼一楼xx号铺,注册号:4406820000393xx。原告同时向被告一交付保证金人民币600000元,该保证金用于被告一提供担保时向被告二提交,不得挪为他用,原告履行完毕贷款偿还及其他义务后,上述
2024-05-20
按照保证人的人数,保证人为一人的为单独保证。共同保证是指数人共同担保同一债务人的同一债务履行而为的保证。至于其为同一债务的全部或部分,是相同部分还是不同部分,均不影响共同保证的成立。连带保证的各保证人虽向债权人负连带保证责任,但在保证人内部之间仍依一
2024-05-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五十三条规定:“因保证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债权人向保证人和被保证人一并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当将保证人和被保证人列为共同被告:债权人仅起诉保证人的,除保证合同明确约定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外,人民法院应当通知被保证
2024-05-02
某些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于法律中明文予以界定,如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第748条规定:共同保证是数人对于同一债务为保证,除契约另有订定外,应连带负保证责任。另一些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和英美法系国家虽未在法律中对共同保证作定义性的表述,但从其有关法律规定或判例及学者
2024-04-29
我国《担保法》第31条规定,保证人在承担保证责任后,可以向债务人追偿。本案涉及已经承担连带共同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如何行使追偿权问题。对此,审判实践中存有不同的理解,本案的处理就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同年12月12日,原告**担保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被告**汇申实业
2024-04-07
1997年12月11日外汇管理局发布的《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规定:担保人提供对外担保后,应当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担保登记手续。担保人自担保合同订立之日起15天内到所在地的外汇局填写《对外担保登记表》并领取《对外担保登记证》。担保合同执行完毕,担保文
2024-03-26
一般认为,担保法第十二条是我国对共同保证的主要法律规定。加之我国法学界对共同保证的理论缺乏深入研究,没有成熟的理论成果可资借鉴,而使得该条法律在司法实践中难以很好地适用。本文以该条法律为出发点,对共同保证的主要理论问题进行探讨。不论作何解释,它不会影响共
2024-03-15
饶某某于2011年3月5日至2013年5月隔三差五找担保人之一的李某某承担连带还款责任。该案中,甘某某还款,李某某承担连带责任没有任何争议,但对于高某某的保证责任是否已经免除,存在两种不同意见:
2024-03-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12条规定:“同一债务有两个以上保证人的,保证人应当按照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份额,承担保证责任。没有约定保证份额的,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债权人可以要求任何一个保证人承担全部保证责任,保证人都负有担保全部债权实现的义务。已经承担保
2024-03-05
单独保证是指只有一个保证人担保同一债权的保证。除非另有指明,我们通常所说的保证就是指单独保证。至于其为同一债务的全部或部分,是相同部分还是不同部分,均不影响共同保证的成立。正是由于同一债务的保证人为二人以上,由此形成的法律关系中既存在各保证人与债权人
2024-02-02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六十六条规定,如果担保人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债权人可以只起诉债务人,但如果是一般保证责任,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债务人(被保证人)作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具体而言,因保证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债权人
2023-12-29
但是,不具有完全代偿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自然人,以保证人身份订立保证合同后,又以自己没有代偿能力要求免除保证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第六,国家机关在接受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提供的贷款的过程中,并经国务院批准后可以作为保证人。其他情况下不允许
2023-12-24
按份保证人按照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份额对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每个保证人仅对自己的份额负责。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视为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共同保证人以其与债务人或共同保证人间内部约定的保证份额,请求按照各自份额承担保证责任的,不应获得支持。共同保证是保
2023-12-17
连带责任保证表明的是债务人和保证人之间的连带关系。没有约定保证份额的,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债权人可以要求任何一个保证人承担全部保证责任,保证人都负有担保全部债权实现的义务。已经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有权向债务人追偿,或者要求承担连带责任的其他保证人清
2023-12-10
借款合同担保的无效情形,包括担保主体不合格、单位内部机构或职能部门的担保无效、公司董事、经理的私自担保无效、欺诈、胁迫、恶意串通造成的担保合同无效、以禁止流通物提供担保的合同无效、未经批准及无权设立的对外担保无效以及主合同无效等情况。同时,文章还涉及
中国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的相关问题,阐述了境内机构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金融机构等不能自主对外担保的原因。对外担保包括保证、抵押或质押担保等,但留置和定金不包括在内。根据担保法和司法解释,某些对外担保的合同无效,如未经批准或登记对外担保、为境外机构向境内债权
担保合同中的保证期间,介绍了保证期间的被动性和主动性的概念及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同时阐述了保证期间的免除条件和特征。保证期间是保证人在担保合同中能够容忍债权人不积极行使权利的最长期间,也是保护债权人利益而设立的法律制度。在保证期间内,债权人必须积极
诉讼过程中申请人自愿解除保全措施或申请撤诉的情况,以及被申请人提供财产担保和其他应解除保全措施的情形。当申请人提出解除保全措施或撤诉并得到法院许可时,保全措施目的已不存在,法院应及时解除诉前保全。同时,法院应严格审查被申请人提供的担保,担保可以是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