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一般担保与连带担保的区别一般担保与连带担保的区别。一般担保中,保证人仅在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承担补充责任,享有先诉抗辩权;而连带担保中,保证人与债务人共同承担责任,债权人可向任何一方追偿。此外,两者的规定和约定也有所不同。一般担保由当事人约定产生,未约定保证期间默认为6个月;
2025-09-30
担保法中的担保方式及比较担保法中的多种担保方式,包括保证担保、抵押担保、质押担保、定金担保和留置担保。每种担保方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文章详细阐述了这些担保方式的定义、特点及其在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担保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操作。
2025-09-27
担保方式的竞合及其构成要件担保物权竞合的构成要件和处理规则。担保物权竞合发生在同一担保物上存在多个不同种类的担保物权时,其构成要件包括多个不同种类的担保物权同时存在并且不属于同一人。处理担保物权竞合需要考虑担保人和担保权人的行为造成的竞合情况,并根据不同情形确定留置权、抵押权
2025-09-26
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的行使方式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的行使方式及其适用范围。先诉抗辩权适用于一般保证,保证人在未经审判或仲裁且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可拒绝承担保证责任。对于保证与物的担保并存的情况,保证人应对物的担保以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当物的担保合同无效或被撤销时
2025-09-22
担保物权的顺位规则及其核心效力担保物权的顺位规则及其核心效力。担保物权具有优先效力,包括留置效力和优先效力。留置效力适用于动产担保,而不适用于不动产担保。担保物权的顺位问题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物权间的优先效力和物权与债权之间的效力关系。解决担保物权的顺位问题需要结合担保物权的效力和
2025-09-16
担保合同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担保合同中的法律问题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其中包括保证合同的范围和订立形式以及担保方式和应注意的主要内容等,详细介绍了保证合同的各种方式和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摘要的主旨是确保当事人在签订担保合同时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问题,以保护自身权益并降低风险。
2025-07-30
担保方式担保法规定的五种担保方式,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这些担保方式是为了保障债务的履行,确保债权人的权益。抵押和质押是常见的担保方式,涉及将财产作为债务担保。保证涉及第三方为债务人履行债务提供保证。留置和定金也是担保方式之一。此外,文章还提及了
2025-07-25
保证人的定义和种类保证人的定义、种类以及担保方式。保证人是在某项事务中承担保证责任的人,包括债务担保中的法人、其他组织或个人。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是保证人的两种担保方式。但在特定情形下,保证人无需承担担保责任,如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欺骗等。国家机关等一般不得作为保证
2025-07-20
担保合同的性质担保合同的性质,包括其作为从属关系的附属物特点。文章介绍了担保合同的分类和内容,包括债权担保、保证合同、抵押合同和质押合同等。担保合同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合同的履行,并且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有选择是否设立担保的权利。
2025-07-07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债务担保的法律规定有限责任公司为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法律规定。担保方式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必须经过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担保方式各有特点,如保证享有向主债务人请求偿还的权利,抵押和质押涉及财产权利或动产的转移,留置涉及债权人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定金则
2025-07-02
保证期间的效力保证期间的效力,包括积极效力和消极效力。积极效力指保证人在保证期间内必须履行其作为保证人的义务和责任;消极效力指保证期间届满后,保证人的责任将被免除。因此,了解保证期间的效力对于保障各方权益至关重要。
2025-06-29
定金的担保作用定金的担保作用及其特征。定金作为合同成立的证明和担保形式,其比例不得超过合同目标总额的20%。定金担保具有金钱质的特点,适用于双务合同和单务合同的债务履行担保,但不起于合同债务以外的债务履行。定金担保只能由被担保的合同的当事人设定,对双方都有担保效果
2025-06-17
债的担保及其概念债的担保及其相关概念,包括人的担保、物的担保、金钱担保和反担保等类型。同时,阐述了担保的性质以及担保合同中需要注意的无效情况,包括国家机关和公益团体、公司高层违规担保等情形。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担保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及担保人的相关权利和责任。
2025-06-06
内保外贷反担保:法律专业术语解析内保外贷的定义与形式以及内保外贷反担保的定义与作用。介绍了内保外贷业务的主要环节,包括寻找目标客户、签订相关协议等步骤。同时,阐述了资金回流途径,如进出口贸易和投资增资扩股等。
2025-05-16
法定担保方式法定担保方式的五种类型,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这些担保方式分别涉及不同的当事人和财产,旨在保障债权人的权益。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根据法律规定采取不同的担保方式,以确保债务的履行或优先受偿。
2025-05-05
抵押权的善意取得问题。案件中,银行作为抵押权人,在登记名义人李某无权处分的情况下,基于善意取得了房屋抵押权。文章解读了善意取得制度在不动产抵押权方面的应用,包括其理论基础和构成要件,并认为银行以善意取得的方式取得了抵押权。房屋的真正所有权人胡某应向李
拾得遗失物不归还的法律后果,包括可能面临的民事诉讼和刑事责任。拾得遗失物后,拾得人有报告、保管和归还的义务。不当得利和侵占他人财物将构成犯罪,并受到处罚。拾得人应妥善保管遗失物并及时归还给权利人,否则将承担法律后果。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拾得人的义务,包
关于遗失物归国家所有的法律规定以及拾得遗失物的处理规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法律,无人认领的遗失物在一定期限内归国家所有。拾得人应当返还权利人或送交有关部门,可以要求支付必要费用但不包括报酬。若拾得人拒不返还或遗失物被转让,法律也规定了相应
关于司法处置车辆的登记问题。被依法处置的车辆在转移所有权时,如果原所有人未提供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或行驶证,现所有人需提交相关证明文件。车辆管理所应公告作废原证书,并为现所有人补发机动车登记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