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继承法》第十三条,同一顺序继承人在继承遗产时,应当均等分配。然而,对于那些生活困难、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另外,那些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可以获得更多份额。而那些有扶养能力和条件的继承人,如果不履行扶养义务,分配遗产时应当少分或者不分。当然,如果继承人协商一致,也可以不均等分配。
根据《继承法》第二十三条,一旦继承开始,知道被继承人死亡的继承人应当及时通知其他继承人和遗嘱执行人。如果没有人知道被继承人死亡或者知道但无法通知其他继承人的情况下,由被继承人生前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负责通知。
根据《继承法》第二十四条,任何人都不得侵吞或争抢存有遗产的人的财产,应当妥善保管遗产。
根据《继承法》第二十五条,一旦继承开始,继承人如果放弃继承,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明确表示。如果没有作出表示,将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在得知受遗赠后两个月内,应当作出接受或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如果到期没有表示,将视为放弃受遗赠。
根据《继承法》第二十六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共同所有财产,除非有约定,分割遗产时应当先将共同所有财产的一半分给配偶所有,剩下的部分为被继承人的遗产。如果遗产中包含家庭共有财产,遗产分割时应当先分出他人的财产。
根据《继承法》第二十七条,如果以下情况发生,遗产中的相关部分将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根据《继承法》第二十八条,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如果胎儿出生时已经死亡,保留的份额将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根据《继承法》第二十九条,遗产分割应当有利于生产和生活需要,不应损害遗产的效用。对于不宜分割的遗产,可以采取折价、适当补偿或者共有等方式进行处理。
根据《继承法》第三十条,夫妻一方死亡后另一方再婚时,有权处分所继承的财产,任何人不得干涉。
根据《继承法》第三十一条,公民可以与扶养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根据协议,扶养人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公民也可以与集体所有制组织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根据协议,集体所有制组织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
根据《继承法》第三十二条,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归国家所有。如果死者生前是集体所有制组织成员,遗产将归所在集体所有制组织所有。
根据《继承法》第三十三条,继承遗产时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遗产的实际价值为限。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受限制。如果继承人放弃继承,对于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偿还责任。
根据《继承法》第三十四条,执行遗赠不得妨碍清偿遗赠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
孙子女对外祖父母的赡养义务。孙子女和外孙子女具备负担能力时需承担赡养责任,但未成年或精神病人除外。若祖父母有固定收入可自理,孙子女可免除赡养义务。若祖父母的子女已死亡或无力赡养,孙子女需承担赡养责任。同时,孙辈对祖辈的赡养义务并不免除对父母的赡养义务
中国法律中能否与父母断绝法律关系的问题。文章指出,基于血缘关系的父母与子女关系不能断绝,但基于收养关系的则可以断绝。法律还规定了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义务和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扶助义务。对于离婚后抚养义务的理解,文章提到确立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权和义务的原则
如何撤销赡养协议的问题。文章介绍了赡养协议的内容及其法律依据,包括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和应遵循的原则。同时,文章还涉及被赡养人的权益保护,包括房产权、婚姻自由和财产权保护等方面。在特定情况下,如赡养人经济状况的变更,赡养费用可以相应调整。
关于子女赡养父母与遗产分配的问题。在《民法典》生效后,不赡养老人的子女并不一定会失去继承权,但在遗产分配时,赡养老人的子女可主张多分。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被赡养人可通过诉讼解决,并依法追究其责任。赡养扶助包括提供生活用品和费用,以及生活、精神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