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老人自己写的遗嘱在满足以下条件时才被认为有效: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十一条,遗嘱人在立遗嘱时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即使遗嘱人在立遗嘱时有行为能力,但后来丧失了行为能力,也不会影响遗嘱的效力。而患有聋、哑、盲等生理缺陷但无精神病的成年人,仍然被认为具备完全行为能力,因此他们也可以自行立遗嘱。
遗嘱人所立的遗嘱必须真实地表达其意思。以下情况被认为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无效;伪造的遗嘱也是无效的;而被篡改的遗嘱中篡改的内容也是无效的。
遗嘱人必须对遗嘱所处分的财产具备处分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如果遗嘱人在生前的行为与遗嘱的意思表示相反,导致遗嘱处分的财产在继承开始前灭失、部分灭失或所有权转移、部分转移,那么遗嘱将被视为被撤销或部分撤销。
遗嘱的内容必须合法。以下情况被认为是遗嘱内容不合法的:
遗嘱的形式可以采用公证、自书、代书、录音、口头等合法形式。
二婚婚前买房一方去世后财产分割的问题。根据继承法,婚前购买的房屋属于个人财产,按照遗嘱或法定继承人继承。婚前个人房产的分割需考虑不同情况,如共同偿还贷款等。在离婚时,共同财产可协商或根据法院判决分配,而房屋产权以物权登记为准。
我国《信托法》中关于财产所有权归属问题的缺陷。该法在借鉴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信托立法时,规定委托人为信托财产的所有人,存在信托与委托难以区分的问题,且无法为遗嘱信托情形下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提供法律依据。信托财产归属问题是信托制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此需要
婚姻法中关于个人财产的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的婚前财产、因身体受伤获得的费用、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的只归一方的财产以及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等都应作为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其他应归一方的财产也包括在范围内。例如,小李受赠的房产属于其个人财产
口头遗嘱的效力要件。口头遗嘱生效需满足遗嘱人具备订立能力、处于危急情况、有见证人存在、受益人合法以及遗嘱内容合法等条件。同时,根据《继承法》规定,口头遗嘱仅在危急情况下有效,且必须有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解除后,口头遗嘱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