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婚姻法》第21条第3款规定,子女有赡养父母的法定义务,包括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两方面。这一义务不受任何前提条件限制。通常情况下,当父母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时,他们有权要求成年子女支付赡养费,而成年子女应履行支付义务。对于未成年子女来说,如果父母无劳动能力,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可以代为抚养。然而,一旦这些未成年子女具备经济能力,他们仍然有赡养父母的法定义务。
在司法实践中,对这一问题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如果父母生活并不困难,子女不必支付赡养费,因为父母没有必要提出支付请求。另一种观点认为,只要父母确实无劳动能力,即使他们有退休金等经济来源且生活并不困难,他们也有权要求子女支付赡养费。我认为,子女的赡养义务是法定的,支付赡养费通常以父母生活困难且子女不予照料为前提。即使父母没有劳动能力,但身体状况良好、收入丰厚且生活并不困难,子女仍然有赡养父母的法定义务,但赡养可以通过与父母共同生活等方式进行精神抚慰,而非必须支付赡养费。
赡养父母是子女的法定义务,当父母无劳动能力时,无论父母是否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子女都应履行支付赡养费或精神赡养的义务。曾有一起案例中,女儿以父亲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为由拒绝支付赡养费,这是对“无劳动能力”的界定错误理解。只要父亲能提供证据证明他无劳动能力,无论是否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女儿都有支付赡养费的法定义务。
由于我国法律未明确规定赡养费的给付标准,各地法院对此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目前的司法实践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标准:当地最低生活费标准、生活所在地区上一年度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标准,或者法官根据被赡养人的实际生活需要自行裁量确定。我认为,支付赡养费的目的是确保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能够安度晚年。按照当地最低生活费水平支付赡养费无法满足老人正常生活需求,不利于老人的健康长寿。而法官根据实际生活需要确定赡养费的做法较为主观,赋予法官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不利于纠纷的公正合理解决。因此,在法律未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应采用父母生活所在地区上一年度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标准。当然,如果父母有其他经济收入,子女实际支付的数额应为父母生活所在地区上一年度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其他经济收入的差额部分。此外,尽管我国法律未明确规定父母可以要求子女支付超过协议或判决数额的赡养费,但我认为,根据支付赡养费的目的和一般社会道德观念,在父母患重大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子女支付的赡养费不足以维持父母正常生活时,父母有权要求子女支付超过判决数额的赡养费。
孙子女对外祖父母的赡养义务。孙子女和外孙子女具备负担能力时需承担赡养责任,但未成年或精神病人除外。若祖父母有固定收入可自理,孙子女可免除赡养义务。若祖父母的子女已死亡或无力赡养,孙子女需承担赡养责任。同时,孙辈对祖辈的赡养义务并不免除对父母的赡养义务
湖南道县一起赡养纠纷案件。老夫妇因长子多年未履行赡养义务而将其告上法庭。法院依法判决长子承担赡养费用,但儿媳不具有法律上的赡养义务。案件引发网友热议,强调子女应履行赡养义务并关注老年人的权益保障。法律依据方面,仅子女及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负有
关于子女赡养父母与遗产分配的问题。在《民法典》生效后,不赡养老人的子女并不一定会失去继承权,但在遗产分配时,赡养老人的子女可主张多分。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被赡养人可通过诉讼解决,并依法追究其责任。赡养扶助包括提供生活用品和费用,以及生活、精神和情感
赡养协议与财产关系的问题。赡养协议是赡养人之间履行的法定义务的协议,与财产无直接关系。赡养协议包括被赡养人和赡养人的基本信息、赡养义务、给付方式、保护措施等。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不得免除。若某子女无法履行赡养义务,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