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的规定,一般的诉讼时效为2年,除非法律另有规定。诉讼时效的计算起点是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的时间,但如果超过了二十年,人民法院将不予保护。然而,人民法院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诉讼时效的期间。
虽然诉讼时效的客体是请求权,但并不是所有的请求权都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在实践中,一些请求权,比如追索抚养费的权利,根据其性质是不能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基于血亲关系和当事人之间的特殊身份来决定的。尽管请求给付抚养费涉及一定的财产性权益,但其主要还是一种身份利益。因此,一般情况下,离婚后的子女请求父母给付抚养费不应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根据《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这一条款确定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双方的血缘关系而来的。即使父母离婚,也不能免除这种义务。父母离异后,无论子女归谁抚养,父母双方仍负有抚养及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只要当事人双方之间的身份关系没有消除,未成年子女就具备请求支付抚养费的权利,负有抚养义务的被请求人就应该履行给付抚养费的义务。
如果子女已经能独立生活,父母应被免除给付抚养费的义务,子女的抚养费请求权应被视为消灭。抚养费的给付前提是子女有需要抚养的情节存在,目的是为了实现子女的正常成长。然而,一旦子女已经成年并能够独立生活,就不再存在这种需要。子女无权追偿父母此前所欠下的抚养费,这也反映出抚养费更多地是一种身份利益,而不仅仅是一种财产性权益。
诉讼时效的目的在于督促人们及时行使权利,使权利义务能够得到及时的明确,促进社会的快速、有序发展。如果离异父母故意采取躲避、藏匿、拒绝履行义务的行为,以规避支付抚养费,导致子女无法实现自己的权利,两年诉讼时效不能成为对子女追索抚养费请求权的抗辩理由。只要子女尚未成年,父母此前所欠下的抚养费就应当一并予以给付。这才更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以及促进整个社会道德的进步。
离婚协议的法律要求,包括协议内容、形式要求、合法有效性和存档方式等。协议需明确表示双方自愿离婚,对子女抚养、财产和债务有一致处理意见,且不得违法国家法律法规、侵犯第三人合法权益或限制一方合法权利。协议签订后不能随意更改,如需变更可通过民事诉讼解决。同
丈夫出轨后离婚协议书的写法。协议书中包含了男女双方的基本信息、婚姻背景、自愿离婚、子女抚养、抚养费支付及探望权以及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等内容。双方在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订立了离婚协议,包括一次性支付或按月支付抚养费、孩子探望的方式和时间等具体事项。
家暴离婚起诉书的撰写方式,详细描述了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以及原告提出的一系列诉讼请求。原告请求判决离婚,并要求抚养子女、分割财产、支付经济补偿金和精神损害赔偿金等。同时,原告陈述了结婚和子女出生的具体情况,以及离婚的理由和依据,包括是否存在家暴等法
一次性付赡养费协议的效力问题,以及赡养费的确定标准和支付方式。协议经双方协商一致有效,但特殊情况下对方仍有权要求继续承担赡养费责任。赡养费标准由当地经济水平、被赡养人需求和赡养人能力决定,包括基本赡养费、医疗费用、护理费用等。赡养人应履行经济供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