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赡养 > 赡养协议 > 赡养协议要女婿签吗

赡养协议要女婿签吗

时间:2024-03-29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8410
子女之间就赡养父母达成共识之后,为了避免一些人不履行做过的承诺,所以双方都需要签订赡养协议。在赡养协议上面签字的除了是老人的亲生子女外,女婿、儿媳妇是否要签字也成了人们问题。那么,赡养协议要女婿签吗?手心律师网有更多知识,欢迎浏览。

赡养协议的签署要求

根据《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第20条规定,赡养人之间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但必须经过老年人的同意。同时,若有履行协议的监督人存在,监督人也应在协议上签名。

赡养协议的细节事项

1. 被赡养人和赡养人的信息

赡养协议应包含被赡养人和赡养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以及家庭住址。

2. 赡养人与被赡养人的关系

赡养协议中需明确被赡养人与赡养人之间的关系。

3. 赡养人的主要义务

赡养协议应明确赡养人应尽的主要义务,包括赡养费用的分担、农村老年人口粮田、自留地、承包地的耕、种、管、收,城市老年人的工资、福利及财产性收入,老年人患病住院的医疗费用和雇人照料费用以及死后丧葬费用的负担等。

4. 赡养费的支付方式和时间

赡养协议需明确赡养人提供赡养费和其他物质帮助的给付方式和给付时间,同时也要考虑对被赡养人财产的保护措施。

5. 协议变更和争议解决

赡养协议应明确协议变更的条件和争议解决的方法。

6. 违约责任

赡养协议需明确违约责任。

7. 其他协议细节

赡养协议还应包含其他相关细节。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赡养协议中不得包含违反法律的内容,如处分被赡养人财产或以放弃继承权为条件来履行赡养义务等侵害被赡养人合法权益的条款。此外,若被赡养人已经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则应由赡养人之间签订赡养协议。

签署赡养协议时需注意的问题

1. 不得约定附条件履行赡养义务

赡养义务是子女的法定义务,不能附带任何条件。赡养协议中不得约定以放弃继承权为条件免去赡养义务,也不得以分得父母财产的多少来衡量义务的大小。若协议中存在类似约定,该协议或相关条款将被视为无效。

2. 不得处分被赡养人财产

赡养协议不得涉及对被赡养人财产的处分。被赡养人的财产只能由被赡养人自行处分,即使是其子女也无权进行处分,除非得到被赡养人的同意。若赡养协议中存在类似处分条款,该协议或相关条款将被视为无效。

3. 征得被赡养人同意

赡养人之间签订的赡养协议必须征得被赡养人的同意。若被赡养人已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赡养人应共同签订赡养协议。

4. “解除父子关系协议”的效力

“解除父子关系协议”被视为无效协议,子女不得以此作为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抗辩。但若双方因解除收养关系而解除养父母关系,则除外。

5. 诉讼和法律援助

若赡养人不履行赡养协议,被赡养人可以要求家庭成员所在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赡养诉讼没有时效限制且收费较低。若被赡养人经济困难,还可以请求缓缴或减免诉讼费用。若老年人需要法律帮助但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律师费用,可以申请法律援助,由律师免费代理诉讼。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分家协议不能免除子女的赡养义务

    一位网友关于分家协议是否能免除子女的赡养义务的问题。律师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指出,分家协议不能免除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赡养父母是法律规定的子女应尽的义务。对于该网友的情况,她有权要求小儿子履行赡养义务。

  • 赡养老人和财产处理协议

    关于赡养老人和财产处理协议的细节。协议规定乙方和丙方承担赡养责任,轮换照顾两位老人并平分医疗和日常生活费用。老人过世后,房产将出售并平分所得款项。此外,协议还涉及收入分配和存款分配等内容,并在见证下正式生效。

  • 家庭赡养协议书

    家庭赡养协议书的详细内容。协议旨在保护被赡养人的合法权益,明确赡养人的义务和责任。协议包括赡养的基本原则、被赡养人的权益保护、赡养人的责任和赡养方式等。通过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促进家庭和睦、和谐,保障被赡养人的晚年生活。

  • 子女单独赡养协议书

    为了弘扬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结合各村实际情况,村经两委和老龄委研究,特签定子女赡养老人协议书如下:。本协议书自签订之日起生效。不符合上述两个条件之一的父母,无权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

  • 子女间签署的赡养协议有效吗
  • 赡养协议和房产转让协议能一起写吗
  • 婚前协议是否具有公平性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