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母无力抚养幼年子女的情况下,子女在独立后应当履行赡养义务。虽然《婚姻法》规定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互相扶养权利义务,但并不意味着这两个权利必须进行“等价交换”。子女不能以父母是否履行了抚养教育义务作为解除自己赡养父母义务的前提。因此,子女对于老年父母的赡养义务不能以此为由而解除。
2、对于父母因错误行为给子女造成心理或身体伤害的情况下,子女是否有赡养老年父母的义务。在父母抚养子女的过程中,如果他们的一些一般性错误行为给子女造成了心理伤害,子女成年后应当自觉履行赡养老年父母的义务。然而,如果父母犯有严重伤害子女感情和身心健康的罪行,原则上失去了要求被害子女赡养的权利。这些情况包括父母犯有杀害子女罪、父亲奸污女儿、父母虐待或遗弃子女等。
3、已嫁女儿没有经济收入是否有赡养义务。对于没有收入的已嫁女儿来说,这不能成为拒绝履行赡养老年父母义务的理由。因为她们从事的家务劳动与丈夫为谋取生活所做的劳动具有同等价值,丈夫的收入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双方对夫妻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分权,因此可以从夫妻共同财产中支付赡养费。
4、赡养父母不能以“分家析产”为条件。子女赡养父母是法定义务,不受父母是否有财产、是否进行过分家以及分家是否公平的影响。
5、子女如何分担赡养扶助义务。如果父母有多个子女,应当共同承担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每个子女应当根据自己的生活和经济条件进行协商,确定承担的义务比例。子女不能以父母对其年幼时的关心、疼爱程度或者结婚时资助的多少来衡量赡养扶助义务的多少。至于赡养扶助父母的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对于不与父母同住的子女,可以定期支付一定数额的赡养费;与父母共同生活的子女还应当经常关心、照料父母的生活;当父母由于生病、生活不能自理时,子女除了应该分担治疗所需的医药费、手术费、住院费等外,还应承担照顾、护理父母的义务。
6、儿子(女儿)去世后儿媳(女婿)是否有赡养公婆(岳父母)的义务。儿媳(女婿)与公婆(岳父母)的关系是因婚姻而成立的姻亲关系。然而,儿子(女儿)去世后,由于儿子(女儿)与媳妇(女婿)的婚姻关系消失,儿媳(女婿)与公婆(岳父母)的姻亲关系也不复存在。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儿媳(女婿)是否有承担此项义务的规定。因此,不能强制儿媳(女婿)承担此项义务。
根据《婚姻法》第27条第2款的规定:“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根据该法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继父母与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之间产生以下权利义务关系:
1、继父母有扶养教育继子女的义务;
2、继父母有管教保护未成年继子女的权利义务;
3、继子女有赡养扶助继父母的义务;
4、继父母和继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有偿赡养协议的法律效力及签订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协议只有在符合合同法规定的情况下才具有法律效力。签订赡养协议时,应注意不得附带条件履行赡养义务,不得处分被赡养人的财产,需征得被赡养人同意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赡养应遵循的原则,包括赡养义务、经济供养、生
赡养纠纷的管辖地问题,并详细说明了赡养纠纷起诉所需的材料。同时,阐述了赡养纠纷处理的基本原则,包括法定义务原则、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和调解原则等。此外,针对不同情况的赡养纠纷,如自幼送人抚养的子女与生父母、非婚生子女与生父母、继父母与继子女以及养父母
签了赡养协议后不给钱的情况。赡养费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的,子女有抚养教育父母的义务,若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父母可以通过有关部门调解或向法院提起诉讼。赡养费计算考虑了子女家庭人均月收入、当地经济水平、被赡养人的实际需求等因素。赡养人应尊重
农村贫困户子女的赡养协议书内容,包括老年人的赡养义务、赡养人的义务、协议执行与监督以及协议生效等方面。协议规定子女应当履行对老人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等义务,并保障老人的特殊需求和生活质量。协议经村两委批准,由老龄委监督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