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赡养权是一种可以放弃的权利,然而这样做并没有实际意义,因为子女的赡养义务是无法豁免的。
1. 违反赡养义务的人将承担侵权民事责任。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如下:
客观要件:
第一,存在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事实。当赡养人违反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可能面临无法获得食物、住所和衣物的困境,甚至流落街头。
第二,加害行为的违法性。《婚姻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了赡养人的义务。赡养人不履行义务属于违法行为,而不作为就是明显的违法行为。
第三,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赡养人的不作为直接导致被赡养人陷入困境,甚至危及其生命。
主观要件:
第一,行为人必须具备行为能力。赡养人必须具备行为能力,并且有可靠的经济来源来承担赡养义务。对于确实无法履行义务的情况,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免除赡养义务。
第二,行为人在主观上有过错。养老育幼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义务。当赡养人不履行义务时,应承担民事责任。赡养人违反义务导致赡养人权益受到侵害时,被赡养人可以依法请求法院判决赡养人承担民事责任,即承担必要的赡养费用。根据《民法通则》第134条的规定,违反赡养义务时,适用的主要民事责任方式包括:停止侵害、返还财物、赔偿损失和赔礼道歉等。如果赡养人应及时支付费用而拒不支付,则被赡养人可以要求赡养人停止侵害并立即支付;如果赡养人非法占有老年人的财物并导致老年人陷入困境,则赡养人必须返还财物,并对老年人因此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对于辱骂、体罚等行为,赡养人应向被赡养人道歉并请求原谅。
2. 违反赡养义务将承担刑事责任。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46条的规定:“以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侮辱、捏造事实诽谤或虐待老年人,情节较轻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当赡养人违反赡养义务的行为未达到构成刑法犯罪的程度时,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应的处罚。而当违法行为构成刑法中的某一罪名时,赡养人将承担刑事责任。在实践中,赡养人的行为可能构成虐待罪或遗弃罪。
孙子女对外祖父母的赡养义务。孙子女和外孙子女具备负担能力时需承担赡养责任,但未成年或精神病人除外。若祖父母有固定收入可自理,孙子女可免除赡养义务。若祖父母的子女已死亡或无力赡养,孙子女需承担赡养责任。同时,孙辈对祖辈的赡养义务并不免除对父母的赡养义务
中国法律中能否与父母断绝法律关系的问题。文章指出,基于血缘关系的父母与子女关系不能断绝,但基于收养关系的则可以断绝。法律还规定了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义务和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扶助义务。对于离婚后抚养义务的理解,文章提到确立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权和义务的原则
如何撤销赡养协议的问题。文章介绍了赡养协议的内容及其法律依据,包括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和应遵循的原则。同时,文章还涉及被赡养人的权益保护,包括房产权、婚姻自由和财产权保护等方面。在特定情况下,如赡养人经济状况的变更,赡养费用可以相应调整。
关于子女赡养父母与遗产分配的问题。在《民法典》生效后,不赡养老人的子女并不一定会失去继承权,但在遗产分配时,赡养老人的子女可主张多分。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被赡养人可通过诉讼解决,并依法追究其责任。赡养扶助包括提供生活用品和费用,以及生活、精神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