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保险法 > 保险类别 > 意外伤害险 > 如何确定猝死是否属于意外伤害保险的赔偿范围?

如何确定猝死是否属于意外伤害保险的赔偿范围?

时间:2024-03-29 浏览:3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86

意外伤害保险案件分析及判决

保险条款规定与保险事故要件

根据2013年3月28日至2013年9月1日之间的保险合同,被保险人杜某投保了4份意外伤害保险,保险金额合计100万元,保险期限为一年。根据意外伤害保险条款,如果被保险人自意外伤害发生之日起180日内遭受意外伤害并因此死亡,保险人将支付死亡保险费并终止合同。此外,意外伤害被定义为造成身体伤害的外部、突然、无意和非疾病的客观事件。

案件事实与审理结果

2013年6月3日8时,被保险人杜某驾车行驶至五莲县朝河镇五正商务中心东侧时,一名路边道路修理工发现杜某的车停在路边,车外杜某口吐白沫,脸色发紫,遂报警。经日照市人民医院急诊接诊登记表记录,杜某突然死亡。杜某亲属随即向保险公司报案,但被告以猝死不属于保险责任为由拒绝赔偿,并向法院提起上诉。

一审法院认为,猝死只是一种死亡形式,并不能证明死亡的直接原因。原告对被保险人杜某是否因意外伤害死亡以及死亡与意外伤害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由于原告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杜某因意外伤害死亡,法院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双方均未上诉,一审判决生效。

评论和分析

1.猝死只是死亡的一种形式,并不是死亡的原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的定义,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后立即发生或在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具有猝死、意外死亡、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等特点。根据公安部的规定,猝死是指看似健康的人由于潜在的疾病或功能障碍而突然意外死亡。虽然猝死在主观上也属于意外死亡,但客观上的死因是由潜在疾病或功能障碍导致的。

2.意外伤害保险中的意外伤害具备特定要件。

根据保险条款规定,意外伤害保险中的意外伤害必须具备四个要件,即外部性、突发性、非故意性和非疾病性。只有同时满足这四个要件,才能构成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其中,“外部性”强调危险或意外来自人体之外,与健康保险的内源性疾病有所区分;“突发性”强调伤害是由突然发生的剧烈变化引起的;“非故意性”强调被保险人不希望或追求这种伤害后果;“非疾病性”强调伤害不是由疾病引起的。这四个要素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3.原告应对被保险人遭受意外伤害承担举证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规定,当事人有责任提供证据,证明其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对方诉讼请求被驳回的事实。如果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主张的事实,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将承担不利后果。根据这一规定,原告应对被保险人杜某是否遭受意外伤害以及猝死与意外伤害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在本案中,原告未能通过证据证明杜某的死亡是由意外伤害引起的,因此应承担未能举证的法律后果。因此,原告的诉讼请求被驳回。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佛山消费养老理财模式引发市民疑问

    佛山推出的“消费养老”理财模式引发市民的关注和质疑。该模式实质上是购买万能险,市民在合作商家消费可获得养老金返还。但运作模式和安全性受到质疑,消费者需充分了解合同内容以避免误解。保险协会正在调查其是否合规。同时,消费养老模式存在不确定性和问题,如是否

  • 市民王女士投保后,保险公司免责条款争议案件

    一起关于保险公司免责条款的争议案件。王女士投保后因病住院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但保险公司以合同中的免责条款为由拒绝理赔。法院最终判决保险公司应支付保险金,因为保险公司未能明确说明免责条款的具体内容,且相关条款应解释为不利于保险公司的格式条款。

  • 交通意外险不理赔的情况

    交通意外险不理赔的情况以及理赔流程。不理赔的情况包括被保险人的身故或残疾原因,如投保人故意行为、被保险人自致伤害、因挑衅或故意行为导致的打斗等,以及被保险人在特定时间或状态下遭受的伤害。理赔流程包括及时报案、准备相关手续和等待保险公司结案通知等步骤。

  • 人寿意外保险险种的内容

    人寿意外保险的不同险种及其保障内容。综合意外保险涵盖多个保障项目,如意外身故、残疾等。交通意外保险主要为乘坐交通工具的人提供保障,包括意外身故、残疾及航班延误等。根据《保险法》的规定,保险是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的合同行为,保险人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责

  • 旅行平安保险条款之(一)第一条保险合同的构成
  • 人身意外保险范围有哪些
  • 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合同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