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汽车销售合同中常见的陷阱。这些陷阱包括合同条文缺失、双方违约责任不对等、质量问题只修不赔、汽车所有权转移条件设置不合理、滥用“不可抗力”条款、特别约定加大消费者风险、定金等概念混用、验收后不得拒收车辆、合同最终解释权归经营企业以及合同内容表述有歧义等
2025-04-29
市场经济下合同欺诈问题的研究背景、特点、分类及防范对策。指出合同欺诈现象日益严重,扰乱经济秩序,并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切入点,分析了合同欺诈的智能性、隐蔽性等特点,以及实体性欺诈和形式性欺诈、主观欺诈和客观欺诈的分类。同时,提出了加强法律法规制定、加强监
2025-04-28
合同无效时的赔偿责任、收归国库合同的处理方式,以及合同刑事欺诈的含义、特征和新特点。合同无效时,过错方需赔偿对方损失,双方都有过错则按比例承担损失。收归国库合同确认无效后,财产将收归国库所有,故意损害国家利益的需追缴财产。合同刑事欺诈是智能性、团体性
2025-04-02
通过合同进行欺诈的七种形式。其中包括“人去楼空”骗术、蒙搞文字游戏、换围绕“换”耍“金蝉脱壳”、假戏真做玩“空头支票”、虚假中介骗人、设置市场陷阱以及炒社会上虚假事实进行欺诈等手段。文章提醒广大企业需要加强法律意识和用法能力,有关部门也需要加强执法力
2025-03-30
识别婚托骗子的方法。骗子常隐藏真实身份信息,回避查看证件要求;征婚者因渴望结婚易满足对方要求,导致被骗。选择合法登记的婚介机构是从源头遏制受骗的有效途径。应提高法律意识,避免盲目交款并及时报案,对条件过于优越的征婚者要保持警惕。
2025-03-05
商场出租消防通道是否合法的问题,并介绍了相关法律条文和合同欺诈的相关内容。合同中欺诈行为将影响合同效力,涉及法律强制性规定和合同诈骗罪的相关内容。同时介绍了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的区别。
2025-02-28
订约欺诈的定义和要素。订约欺诈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故意隐瞒重要情况或提供虚假情况的行为。欺诈者主观上具有恶意,客观实施了欺诈行为,导致被欺诈方陷入错误并做出错误的意思表示。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法规也对此进行了认定。
2025-02-23
居间人负有如实向委托人报告关于订立合同有关事项的义务。有关事项包括相对人的资信情况、生产能力、产品质量、产品数量、产品规格等情况。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居间人要将自己所知道的情况如实向委托人报告,不能为了达到获得佣金的一己之私,而向委托人隐瞒真实情况,或者
2025-02-12
欺诈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伪造合同主体、伪造合同内容等手法,凭空捏造或者虚构合同,骗取他人的财物。可以是伪造合同,直接套取他人财物;也可以是先伪造一份合同,并用此合同引诱他人与之签订合同,骗取财物。欺诈人先与对方签订合同,想方设法让对方先履行,待对方
2025-02-02
合同中的霸王条款是否合法,关键是看该条款是否违反了法律的具体规定,如果违反了则无效,如果不违反,双方又是在真实意思表示下签订的,则是合法有效的。所谓“霸王条款”,就是一些经营者单方面制定的逃避法定义务、减免自身责任的不平等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和店堂告
2025-01-25
?合同欺诈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根据其性质不同,合同欺诈包括两种即民事欺诈和刑事意义上的欺诈。合同欺诈是以订立合同为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认识上,人们对合同欺诈行为易产生混淆,如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犯罪相等同。
2025-01-22
研究“非法占有目的”的产生时间,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对认定合同诈骗罪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及量刑轻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合理的标准对非法占有目的进行分类,是研究和运用非法占有目的的需要。(二)有利于澄清对“合同诈骗犯罪能否由间接故意构成”的争论。
2025-01-18
此外,诈骗者还可能采取收取定金、预付款后携款潜逃的手段进行诈骗,或是在合同条款上设定对方极容易违约的条款,从而在对方违约时收取违约金或赔偿金。
2025-01-12
一些用人单位与求职者就责、权、利达成口头约定,并不签订书面正式文本。可是,这种口头合同是最靠不住的,因为并不是人人都是君子,如果碰上对方是小人,那些许诺就会变成五颜六色的肥皂泡。一些用人单位按国家有关法律和劳动部门制定的合同示范文本事先打好聘用合同,
2025-01-05
(一)房屋面积:开发商应以套内面积签订购房合同,对套内面积和订房阶段的建筑面积之间的换算方法必须进行明示,并以套内面积为单位公布每平方米单价和房屋总价;开发商应承诺交房时使用面积应和签合同时的套内面积相等。对于交房之后实际套内面积和合同签署面积的差值,
2024-12-20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及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对于内容真实的合同,如果行为人以超出履约能力签订合同并设法履行,则不能认定为诈骗罪;若未履约则可能有诈骗意图。半真半假的合同,如行为人有履约意图并为履行努力,则不能认定为诈骗;若无履约能力借名行骗,则应以合同
一起劳动争议案件,涉及原审被告进念室内设计装饰有限公司与原审原告郁*伟之间的合同纠纷。郁*伟在应聘时伪造了学历和工作经历,后被公司解雇并引发劳动争议。经过仲裁和一审、二审法院审理,最终判决公司需退还押金、支付工资、奖金、替代期工资、经济补偿金及利息,
合同诈骗罪的起诉程序和相关法律规定。受害人需向公安机关报案,经过立案、侦查、审查起诉等环节,最终由法院审理和判决。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他人财物,根据数额和情节不同,可分为多种情形。法律规定相应的刑罚和罚金。
北京市崇文区人民法院审结的一起劳动合同无效案件。赤某因编造在日本某制药公司的职务经历,成功获得高薪职位后却因欺诈行为导致劳动合同无效,权利无法得到保障。法官提醒求职者,应聘时需凭借真实能力,避免使用虚假简历导致欺骗,最终产生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