赡养义务是指子女对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和经济支持的责任。作为赡养人,子女应当履行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义务,以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赡养义务适用于婚生子女与父母之间、非婚生子女与父母之间、养子女与父母之间、子女与已履行抚养教育义务的继父母之间、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与已故子女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之间。
赡养人不能以放弃继承权或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如果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被赡养老人有权要求其提供赡养。被赡养人享有婚姻自由权,赡养人不能干涉被赡养人的婚姻自由,也不能以此为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换句话说,赡养人的赡养义务不会因被赡养人的结婚、离婚或再婚而消失。赡养义务人不能以履行赡养义务为由强行向被赡养人索要财物。
赡养人违反赡养义务,导致被赡养人生活困难,被赡养人可以通过诉讼途径追讨赡养费。如果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将受到刑事处罚。
孙子女对外祖父母的赡养义务。孙子女和外孙子女具备负担能力时需承担赡养责任,但未成年或精神病人除外。若祖父母有固定收入可自理,孙子女可免除赡养义务。若祖父母的子女已死亡或无力赡养,孙子女需承担赡养责任。同时,孙辈对祖辈的赡养义务并不免除对父母的赡养义务
一份分家协议书范本的具体内容。该协议涉及夫妻二人共同财产的分配问题,明确了一处房产的归属。协议中还提到了其他子女的意见、赡养义务、变更登记手续以及协议生效和存储的相关事项。
中国法律中能否与父母断绝法律关系的问题。文章指出,基于血缘关系的父母与子女关系不能断绝,但基于收养关系的则可以断绝。法律还规定了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义务和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扶助义务。对于离婚后抚养义务的理解,文章提到确立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权和义务的原则
证明履行赡养义务的证据类型和法律规定。证据类型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和视听资料等,而根据法律规定,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后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当事人有责任提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如果无法自行收集证据,法院会进行相关的调查收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