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赡养义务是否就有继承权
不一定。法律作出如下规定:
一,赡养父母是每个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就像我们小时候父母有义务抚养我们直到成年一样),这个和继承或者说死者生前的财产分配没有因果关系,在遗产继承方面,如果当事人生前立有遗嘱那就以遗嘱为准,如果没有的,按法定顺序来继承,死者的父母(包括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包括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当然也包括非婚生子),配偶(不管是第几婚,只要有婚姻登记证)都是遗产的法定第一序位继承人,继承开始后,同一序位继承人原则上应该等额分配遗产。
二,如果继承人对遗嘱内容或者说财产分配有异议,可以在立遗嘱后,或者财产分配后提出,可以双方协商,或者找第三人调解,当然也可以向法院发起诉讼。遗嘱在当事人死亡后生效,自书遗嘱具有法律效力,到时候再提出,就没有意义了。
三,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及顺序:
第十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无法定继承人但对被继承人在物质、生活和精神方面尽了主要扶养义务的继承问题。根据《继承法》规定,可以分给这类人适当的遗产。包括在物质上给予较大帮助、在生活上进行主要照料和精神上的抚慰。只有综合考虑这些方面,才能认定继承人是否尽了较多扶养义务。
关于子女赡养父母与遗产分配的问题。在《民法典》生效后,不赡养老人的子女并不一定会失去继承权,但在遗产分配时,赡养老人的子女可主张多分。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被赡养人可通过诉讼解决,并依法追究其责任。赡养扶助包括提供生活用品和费用,以及生活、精神和情感
证明履行赡养义务的证据类型和法律规定。证据类型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和视听资料等,而根据法律规定,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后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当事人有责任提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如果无法自行收集证据,法院会进行相关的调查收集工作。
遗赠与遗嘱继承、遗赠扶养协议的区别。首先,受遗赠主体必须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自然人或组织,而遗嘱继承的受让人必须在法定继承人范围内。其次,遗赠的客体只包括财产权利,不包括财产义务。再次,受遗赠人接受权利的方式与遗嘱继承人不同。此外,遗赠扶养协议是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