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婚保护条款存在哪些意义
对军人婚姻实行特殊保护是我国红军时期就有的优良传统,如1934年4月8日制定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红军战士之妻离婚,须得其夫同意。”抗日战争时期颁布的《晋察冀边区婚姻条例》规定:“抗日军人之配偶,非于抗日军人生死不明逾4年后,不得为离婚之请求。”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于1950年颁布的第一部婚姻法对军人家庭的离婚问题作出专门规定:“现役革命军人与家庭有通讯关系的,其配偶提出离婚,须得革命军人的同意。”1980年颁布的婚姻法第26条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199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规定:“国家采取措施保护现役军人的荣誉、人格尊严,对现役军人的婚姻实行特别保护。”同年颁布的新刑法规定:“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结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利用职权、从属关系,以胁迫手段奸淫现役军人的妻子的,依照本法第236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可见,保护军婚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2001年修改婚姻法时,有一些反对继续对军婚给予特殊保护的观点,主要有:
1.对军婚给予特殊保护与基本法理相悖。
2.保护军婚的规定把一部分妇女离婚自由的权利剥夺了,如果现役军人的配偶没有离婚自由,势必使许多人在择偶时敬而远之,反而加剧了军人择偶难。
3.在和平环境里,军人仅是一种职业,不能因为职业不同而让一方控制另一方的婚姻自由。
4.部队中男性军人占大多数,保护军婚主要是保护男军人的婚姻,保护军婚实际上导致了男女地位人为的不平等,违反了男女平等的原则。
5.保护军婚不符合国际惯例。
6.作为公法的刑法已经规定了对军婚的特殊保护且量刑幅度较重,婚姻法作为涉及个人感情的私法没有必要再加强对军婚的保护。
面对众说纷坛的局面,立法机关在修改婚姻法时,多数意见认为,对军婚还是需要有一定的特殊保护的,这是因为:
1.相当多的军人驻守在边关、海防及远离城市的军营内,长期不能与家人团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保护军婚是国防建设、稳定军队的需要,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需要。
2.权利与义务总是相对的,军人由于履行特殊的义务而比普通公民付出的更多,那么军人就应该比普通公民享有更多的权利。就婚姻而言,军人由于献身国防而不能与普通公民一样充分享有这一权利,那么社会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弥补军人应当享有的权利,这也是法律公平原则的体现。
3.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的提高,部队待遇,服役条件的改善,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军人的状况,也是解决军人婚姻问题的根本途径。但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短期内军人的待遇尚达不到质的飞跃,因此,国家只能采取其他措施来使军人的利益得以平衡,法律对军婚的保护就是可以采取的措施,以法律的手段使军人的权利义务得以平衡。
4.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影响和制约军人婚姻家庭的因素增多,同过去相比,我国目前的军婚保护工作不容乐观,特别是在一些边远艰苦的基层部队。
军人婚姻的特殊保护。军队是执行国家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军人的婚姻保护对于维护军队稳定和官兵切身利益至关重要。历史上,我国婚姻法对军人婚姻一直给予特殊规定和特别保护,符合国情和军情。这种特别保护并不违背婚姻自由原则,而是在特殊背景下的必要措施。
现役军人配偶离婚请求权的限制性规定。根据《婚姻法》相关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需得军人同意,这一规定限制了非军人配偶的离婚请求权。对现役军人给予特殊保护符合我国婚姻家庭立法传统和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适用条件包括现役军人、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
军婚的相关法律规定。首先定义了军婚的概念,并强调了现役军人的婚姻关系受国家法律的特别保护。接着详细说明了军人结婚登记的要求和程序,包括提前申请、审查同意、出具相关证明和证件等步骤。此外,还介绍了军官家属随军的条件以及现役军人结婚登记的年龄要求。
我国对于军人婚姻的特殊保护措施。在军人无重大过错的情况下,法律限制了非军人配偶提出离婚的权利,以保护军人的婚姻稳定。对于现役军人的范围及适用条件进行了明确,同时强调了对女方的特殊保护,保护妇女、胎儿及婴儿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