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对于公摊面积是否计入房屋拆迁安置面积并没有明确规定。然而,拆迁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拆迁不能降低被拆迁人原有的生活居住水平”。根据这一原则,如果拆迁前的房屋有公摊面积,那么安置房也应提供至少与原房屋相同的公摊面积。如果拆迁前的房屋没有公摊面积,那么安置房的套内面积和被拆迁房屋的建筑面积比例不得低于1:1。
此外,尽管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公摊面积是否计入房屋拆迁安置面积,但一些省市有自己的规定。例如,《南宁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暂行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被征收房屋的公摊面积与安置房屋的公摊面积按照1:1进行调换,差额部分不结算差价。
“住改非”是指将国有或集体土地上的住宅改为商铺进行经营的行为。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城镇房屋拆迁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紧急通知》第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对于在拆迁范围内的住宅,但已经依法取得营业执照用于经营的房屋,可以根据其经营情况、经营年限和纳税情况等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补偿。
征地拆迁中涉及的主要主体及其职责。包括拆迁人、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拆迁实施单位、拆迁评估机构、房屋拆除单位和拆迁管理部门等。同时,文章介绍了我国法律对征地拆迁主体的相关规定,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征收与补偿等方面的内容。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
旧城改造拆迁项目的补偿标准。补偿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搬迁和临时安置以及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被征收人可选择货币补偿或房屋产权调换,并签订拆迁补偿协议。协议内容包括补偿方式、金额、安置用房等条款。
无证房屋拆迁补偿比有证房屋低的问题。对于无房产证的合法建筑,如果当事人对补偿不满意,可以选择不签订征收补偿协议,并提起行政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文章还介绍了拆迁补偿协议的相关法律规定和无效判定规则。
村里荒山荒地被征收时的补偿问题。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征收集体土地应给予补偿。若未补偿,村民可申请行政诉讼。代征地所有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权能。村民的财产权益受法律保护,不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