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民政厅涉外婚姻登记处的赵青云处长的说法,截至昨日,该处共为95对涉外婚姻关系办理了离婚登记。在涉外婚姻中,结离婚的比例大约为10∶1。赵青云透露,省民政厅所统计到的涉外离婚数据仅包括夫妻双方都在成都且达成协议的情况,并不包括双方在国外办理离婚后中方人员没有回国的情况,以及无法达成协议必须通过法院审判的涉外离婚案件。
记者调查发现,在成都,许多律师表示,涉外离婚率可能远远高于10%。由于文化差异、功利目的、了解不足、感情基础薄弱等原因,涉外离婚案件逐年增加。
那么,与外国人结婚后,是什么原因导致成都市民解除这段涉外关系呢?根据民政工作人员和律师的分析,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结婚后,一方回国或被派驻他国,而另一方因不愿离开家乡或签证问题无法及时办理而导致两地分居。尽管现代科技使得远程沟通变得十分便捷,但语言的倾诉无法填补心灵的孤独,即使是牢固的婚姻也难以承受长期两地分居的生活。
例如,成都女子赵娟在2005年与在成都工作的加拿大人结婚。然而,婚后不久,她的丈夫被派往美国工作,而赵娟由于签证等问题留在了成都。夫妻俩只能通过网络和电话保持联系。今年,在申请前往美国未成功后,赵娟和丈夫协议离婚。
一些女性将与外国人结婚视为改变生活状态的手段,或是为了谋求经济利益,或是为了出国等目的,功利性太强。此外,部分女性对异国异地的实际生活状况和丈夫的经济实力了解不足,片面追求拥有汽车和豪宅的生活目标。一旦到达国外后发现一切并不如意,使得原本感情基础薄弱的婚姻难以维持。
例如,成都女子王利认为嫁得好比工作好更重要,于是她与一名德国小伙在成都结婚。然而,移居德国后,王利发现丈夫的经济状况一般,整天忙于工作,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最终,他们闹分手。
缺乏共同的文化背景,在语言、风俗、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一旦双方无法良好沟通,这将成为婚姻的障碍。
例如,成都女子李敏与澳大利亚人热恋两年后结婚,移居国外后住在风景如画的农场里。然而,李敏逐渐感到空虚。“那里太安静了,我还是怀念在成都热闹的大院生活。”李敏说,坚持了两年后,她选择与丈夫离婚,然后回到了成都。
涉外婚姻中有许多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有些人想进入成都,有些人想离开成都。一旦这种进退不一致无法协调,就有可能导致涉外离婚。
例如,美国小伙杰克与成都女孩小梅一见钟情。由于杰克特别喜欢中国文化,于是他定居成都并与小梅结婚。然而,婚后两人很快发现彼此的最终目的不一样。杰克想留在成都,而小梅却一心想去美国。最终,两人只能结束这段婚姻。
办理涉外离婚的律师和涉外婚姻离婚登记的民政工作人员都表示,涉外离婚非常困难。那么,涉外离婚之所以难,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首先,各国适用的法律不同,非法律人士很难在短时间内了解各种情况。
其次,程序繁琐。如果一方无法亲自到国内民政部门办理协议离婚,当地法院受理后,必须通过某种途径将相关文件送达给该方;收到文件后,法院将进行缺席审判。此外,国内方在委托律师办理离婚案件时,需要将护照、结婚证、委托书等交给律师,并在国内和国外分别办理公证认证。
再次,涉外离婚案件的办理时间特别长,至少需要6-8个月,甚至更长。
最后,涉外离婚案件所需费用较高,"为离婚砸下两三万元"是很正常的。
有些跨国夫妻在办理结婚登记后,外国一方立即回国,中国妻子却与其失去了联系,要离婚就面临找人难的问题。
例如,一位女士在北京认识了一名阿联酋男子。两人在中国办理了结婚登记后,该男子离开后再也没有回来,而她根本不知道他去了哪里。这位女士苦守了一年后,去年找到了律师屈涛,要求办理离婚。由于无法联系到阿联酋男子,这个案子至今还没有结案。
法院通过外交途径向身在国外的当事人送达文件,由于路途遥远,容易丢失,有些国家甚至拒绝签收。
中国法院在不同情况下的管辖权规定。包括华侨在不同地点结婚并定居国外的离婚诉讼管辖、一方在中国居住而另一方居住在国外的情况以及中国公民双方在国外但未定居的离婚诉讼管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中国法院在不同情况下具有相应的管辖权。
不同情况下在中国境内协议离婚的相关要求和程序,包括公民与外国人、涉外华侨婚姻、港澳同胞和内地公民以及特定人群的协议离婚要求等。其中根据不同国籍背景和特殊身份(如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等)的人,离婚程序有所不同,并涉及特定的法律文书要求及认证程序。同时
查询夫妻共同财产的方法。首先需要确定房产的确切地址,然后可以委托朋友查询房地产登记资料,获取资料后需办理公证和认证手续。这些步骤取得的证据有助于证明夫妻共同财产,为离婚时的财产分割提供支持。
涉外离婚案件的管辖范围,涉及涉及外国公民、外籍华人等离婚案件的国际民事审判管辖。中国法院在确定管辖权时依据当事人国籍、居所和婚姻缔结地等制度,并明确了具体的管辖情况。涉外离婚案件还涉及法院级别管辖问题,一般情况下可向基层法院提起诉讼,重大影响案件则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