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保密协议应当具备以下必备条款:
2025-02-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经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在劳动合同期内劳动者承担保密义务是一种法定
2025-02-18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企业年金理事会由企业代表和职工代表等人员组成,也可以聘请企业以外的专业人员参加,其中职工代表不少于三分之一。第十七条 企业年金理事会中的职工代表和企业以外的专业人员由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民主选举产生。理事任期由企
2025-02-17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员工辞职,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如果违反法律规定,没有提前通知用人单位,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
2025-02-16
第一条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无管辖权为由对劳动争议案件不予受理,当事人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第三条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用人单位申请撤销终局裁决的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中级人民法院可以组织双方当事人调解。
2025-02-15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2025-02-15
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六条规定:“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第七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
2025-02-14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并且提供劳动的,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的规定,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
2025-02-13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社会保险中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共同缴纳,其他险种由用人单位缴纳,而住房公积金则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共同缴纳。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
2025-02-12
对于用人单位无故拖欠工资的,劳动者还可被迫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可通过向公司邮寄书面的被迫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然后提起劳动仲裁主张公司按工龄支付每年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援助条例》的授权在上述六项
2025-02-10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非直系亲属过世的,当事人是不可以请丧假的,但可以请事假,而请事假当天的工资是会被扣除的。
2025-02-10
第十五条达成调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让尽可能多的劳动争议通过调解解决是本法的一个目标。因此,立法需要在调解、仲裁和诉讼之间作出衔接性的规定。当事人一方申请仲裁委员会裁决对方当事人履行调解协
2025-02-10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薪资不是按月算的,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第六十八条 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2025-02-08
2009年初,刘-平以公司从未与自己签订劳动合同为由,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公司支付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近10万元。公司则认为,作为公司人事负责人,刘-平代表公司与其他员工均签订了劳动合同,唯独自己没签,这显然是刘-平本人的故
2025-02-04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做兼职边做七天无报酬肯定是不合法的,做兼职是属于雇佣关系,雇主不支付报酬的,兼职人员是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的。超过上述标准的,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与劳动者建议正式劳动关系,不得订立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八条
2025-02-02
工会干部的权利和义务,强调工会干部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针对工会干部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工会法》规定了责任追究措施,包括责令改正或处分、罢免、赔偿和刑事责任等。工会干部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护职工权益,确保工会的正常运行。
冯某与某公司劳动合同解除争议案例。冯某与该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后,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并达成了一致协议,但之后冯某提出公司拖欠经济补偿。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审理,支持了冯某的请求。文章解析了《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并提醒用人单位在协议中注明经济补偿
招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包括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告知义务并需留下书面证据,招聘广告中不得存在就业歧视,以及求职者可能出现的弄虚作假情况。用人单位需仔细审查求职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工作经历等情况,以避免招聘童工、未解除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及不能胜任工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