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涉外婚姻纠纷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正常的婚恋关系,但由于感情或性格不合产生矛盾。根据婚姻自由原则,这种情况不应干涉。
第二类是为了牟取利益而进行的跨国婚姻中介。通常情况下,国内男方在娶妻时需要支付一定的彩礼,而中介或介绍人可能会扣留部分款项。然而,与此相比,国外女性所获得的利益远不及男方付出的大。因此,这种婚姻基础本身就不稳固。根据199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通知,禁止成立涉外婚姻介绍机构,并明确指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从事涉外婚姻介绍业务,也不得采取欺骗手段或以营利为目的从事或变相从事涉外婚姻介绍活动。已成立的涉外婚姻介绍机构将被民政部门会同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联合清查并取缔。对于在婚姻介绍活动中采取欺骗手段或牟取暴利造成严重后果的直接责任者,司法机关将依法惩处,并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罚款。
第三类是指借婚姻名义行诈骗之实,以牟取非法利益。目前社会上存在一些个人和机构,在国外招揽女子,借婚姻为名将这些女子介绍到国内。双方缺乏了解和感情基础,草率结婚。由于国别限制,国内难以查询这些女子的婚姻状况,有些女子甚至已婚且有孩子,然后再来中国结婚。这种婚姻的目的并非共同生活,而是骗取男方的财产。因此,女方往往在结婚后不久提出各种理由要求离开男方。这种情况分为两种:一是女方不知情,属于被骗;另一种是女方和中介人共同诈骗。
近年来,像越南等我国周边经济欠发达国家的女性在嫁入中国后不久就组团“出逃”的情况在全国各地频繁发生,给一些人民群众造成了损失。为了防止此类事件在我市发生,市公安局采取了多种措施,对涉外婚姻中涉及拐卖人口或利用婚姻进行诈骗的违法行为,一旦发现将果断打击。此外,将现有的外籍人员纳入我市实有人口的管理工作中,并要求各派出所对这类人群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特别是对嫁入我市的外籍女性,要求她们将个人情况、家庭情况以及在境外受到的教育、婚配等情况进行登记,实现“一人一档”、“专人管理”。然而,由于我国除了1994年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外再无一套详细的法律规定对其进行约束,公安机关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缺乏完备的法律支撑导致我们无法采取到位的措施。此外,涉外婚姻涉及的部门较多,源头管理也不在公安机关,因此当涉外婚姻出现矛盾时,公安机关只能调解,化解矛盾,工作存在一定滞后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公安部门希望能得到民政、外事、工商等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支持,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
无论是公安部门还是律师,都提醒广大市民,婚姻不是儿戏,尤其是对待涉外婚姻要慎重。市民应擦亮眼睛,谨慎对待涉外婚姻。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一般规定及其具体应用。内容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宣告失踪或死亡等问题的法律适用,以及涉及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适用。在民事活动中,经常居所地法律为主要适用法律,但也考虑行为地法律和当事人的选择
涉外离婚的管辖权问题,包括中国公民与外国人、涉港、澳、台离婚案件的管辖原则。对于不同情况下离婚案件的管辖,文章分别进行了详细阐述,如双方均为留学生、华侨与国内公民、港澳同胞与国内公民的离婚案件等。文章还指出,不同婚姻缔结地的离婚案件管辖也有所不同。总
中国法律允许外国驻华领事办理公证、认证或证明的相关内容。依据《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中外双边领事条约(协定)以及中国国内法的规定,外国驻华领事可以依法为当事人办理公证、认证或证明,这些证明在中国境内具有法律效力。以加拿大驻华领事为例,其办理的“出生”
涉外结婚的特点。涉外结婚指我国公民与外国人或特定地区居民在境外进行的法律行为,需遵循我国法律规定。涉外结婚需满足《婚姻法》规定的条件,如自愿、年龄、无配偶及亲属关系等。不同身份的人需准备不同的资料,如内地居民需准备户口簿、身份证等,外国人需准备有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