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4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外国人结婚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律。因此,对于不同国籍的当事人之间的结婚问题,我国采用行为地法的原则。不论是结婚的实质要件还是形式要件,均以婚姻缔结地所在国家(地区)的法律作为准据法。具体而言,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在我国境内结婚的,适用我国法律的规定;在我国境外结婚的,适用当地国家(地区)法律的规定。在后一种情况下,被当地国家(地区)确认有效,我国法律亦认其为有效。当然,这种承认是以不违背我国《民法通则》的社会公共利益保留条款为前提的。
中国公民与外国人要求在中国境内结婚时,男女双方当事人必须在不违背我国婚姻法关于结婚自由、一夫一妻和男女平等原则的前提下,根据“结婚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律”的原则,应适用中国法律。在不违背我国法律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对外国人一方的结婚条件,可适当考虑其本国法律中的有关规定,以免该项婚姻被其本国认为无效。
根据《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办理结婚登记的几项规定》第4条之规定,以下两类中国公民不准同外国人结婚:
第一类是某些担任特定公职的人员。其范围包括现役军人、外交人员、公安人员、机要人员和其掌握重大机密的人员。法律不准担任特定公职的人员同外国人结婚,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这也是世界各国立法的通例。
第二类是正在接受劳动教养和服刑的人。这类人由于违法或犯罪,正在接受法律制裁,被限制了人身自由,所以不准同外国人结婚。
如果双方都是临时来华的外国人,或一方是在华工作的外国人,另一方是临时来华的外国人,并要求在我国办理结婚登记,如果符合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双方可到我国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结婚登记。为了保证我国婚姻登记的有效性,可以要求当事人提供本国法律有关在外国办理结婚登记的有效条文。
中国公民与外国人结婚时的登记地点和相关证件要求。双方需在中国公民户口所在地的指定婚姻登记机关登记,并提供各自的户籍证明、护照或其他身份国籍证件、居留证件及婚姻状况证明等文件。同时,特殊人员如现役军人、外交人员等以及与正在服刑的人员不得与外国人结婚。
涉外婚姻的定义、特征和涉外结婚的限制。涉外婚姻涉及两国公民间的婚姻关系,必须在中国境内进行并遵守中国婚姻法规定。特定公职人员如现役军人、外交人员等,以及接受劳动教养和服刑的人员,不得与外国人结婚,这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涉外当事人身份认证的相关要求和流程。对于境外当事人,需要提供基本情况和主体存在的证明,身份认证需经公证机关证明和驻外使领馆认证。境外法人及其他组织作为原告需提交合法注册登记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律师代理诉讼需委托中国律师。授权委托书需履行公证、认
涉外结婚的限制主体,包括担任特定公职的人员,如现役军人、外交人员、公安人员、机要人员及其掌握重大机密的人员等,以及正在接受劳动教养和服刑的人。法律禁止这些人同外国人结婚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