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诉讼离婚
涉外离婚当事人应按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中国公民一方户籍所在地或常住地的人民法院起诉。如果当事人一方是不在我国居住的外国人,不能来我国法院亲自参加起诉、应诉的,可以委托我国公民、律师或居住在我国境内的本国公民、本国驻华使、领馆官员(以个人名义)担任诉讼代理人。但外国人一方向我国法院提交的离婚起诉书、答辩状、意见书、委托书或上诉状等诉讼文书,必须经所在国公证机关公证,并经我驻该国使、领馆认证方为有效。
根据《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规定的原则,外国人一方不在我国境内,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适时到我国法院出庭时,在没有委托的情况下,该国驻华使、领馆领事官员(包括我国外交部确认的外国驻华使馆的外交官同时兼有领事衔者),可以直接以领事名义担任其代表人,或为其安排代表人在我国法院出庭,参与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在处理涉外离婚诉讼时,根据“离婚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的规定,应适用我国婚姻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夫妻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作为准予离婚的法定条件。对于离婚而引起的子女抚养费的负担、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债务的清偿和一方对他方的经济帮助等问题也应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一并处理。
必须注意的是,中国公民同外国人离婚,处理子女抚养费的负担、共同财产的分割和经济帮助等问题,原则上应确定国外一方一次性给付。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目前与多数国家尚未签订司法协助协议,这些判决不便强制执行。为了保护中国公民及其子女的合法权益,应确定国外一方一次性给付。如果国外一方一次性给付确有实际困难的,可由居住在我国境内有相当财产的中国公民或外国公民担保。到期不履行的,由保证人清偿。
【相关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外国人结婚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律,离婚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中国公民与外国人结婚时的登记地点和相关证件要求。双方需在中国公民户口所在地的指定婚姻登记机关登记,并提供各自的户籍证明、护照或其他身份国籍证件、居留证件及婚姻状况证明等文件。同时,特殊人员如现役军人、外交人员等以及与正在服刑的人员不得与外国人结婚。
涉外当事人身份认证的相关要求和流程。对于境外当事人,需要提供基本情况和主体存在的证明,身份认证需经公证机关证明和驻外使领馆认证。境外法人及其他组织作为原告需提交合法注册登记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律师代理诉讼需委托中国律师。授权委托书需履行公证、认
涉外结婚的限制主体,包括担任特定公职的人员,如现役军人、外交人员、公安人员、机要人员及其掌握重大机密的人员等,以及正在接受劳动教养和服刑的人。法律禁止这些人同外国人结婚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涉外离婚案件的管辖规定,包括不同情况下国内法院对涉外离婚案件的受理范围和管辖原则。涉及中国公民在国外、华侨在国外定居、海外结婚定居的华侨、中国公民双方在国外但未定居、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在境外要求离婚等情况的管辖规定均有所涉及。同时,文章还提到了相关法律